2023年9月28日星期四

跟無家者喝咖啡


之前在拙欄提及,年初至今舉辦過三輪「Coffee with Strangers」活動,培訓素人成為Chatters,付出聆聽耳朵跟陌生人(Strangers)「真.傾偈」。

當中不少Strangers回饋:「好爽。終於輪到有人聽我講嘢!」

說這話的,不約而同都是平日經常「聽人講嘢」 的助人者:社工、老師、輔導員等等。一言驚醒夢中人。下次活動,就讓我們來服務你!

心誠則靈。宇宙不只給你想要的,更給你意想不到的。這回服務的助人者,或許我們都以為,他們不總是受助者嗎?

跟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一拍即合,不出兩周,廿枱Chatters跟無家者義工,齊腳傾偈!

無家者義工?我沒寫錯,你沒看錯。助人者,正是無家者們本人!他們平日組成小隊周圍去,為街坊維修家居、帶社區導賞、在有機農場當實驗農夫,更有人原來是YouTuber,訂閱人數足以帶來定期收入!

一眾Chatters瞪大眼聆聽他們在助人過程的奇遇與成長,像置身豐盛的人肉圖書館。我們雖是搞手,這一晚卻更像作客,事關深水埗正是他們的主場。在躍動的交流裡,主客界線模糊了。

施與受的框架亦被打破,無家者平日接受服務,但同時為社區注入力量。而Chatters看似透過聆聽去服務,卻拿走了不少啟發。其實任何人在世上也是有施有受。世界的運行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真•傾偈」可以有無限變種,但萬變不離其宗,就是讓靈魂真實而純粹地觸踫。而放下前設、放下批判的接納與互動,不正是coaching當中最重要的精神?

2023年9月24日星期日

感性才是大佬


J說:「我發現,經濟學有一點是錯的。」

「怎麼了?」我問。

「它假設人是理性的動物,做所有決定都是利益最大化,其實不然。大部分人做事,都是感性先行。」

我笑了。J向來理性分析能力高。識於微時,我倆常常辯論,人,究竟是否理性的動物。他說,理性地計算利益,是人性。我說,人性裡,九成是不可理喻的感性。

今天,他努力研究政經課題,我天天幫client做life coaching,不約而同,發現世界按後者操作。

Coaching裡有個信念,一個人,要有真正的快樂,必須感性先行。

當你以為,秤過度過,按利益最大化原則去做選擇,卻埋沒了自己的感受與真正心意,許多年後,那個不被尊重的內在小孩,會大聲吶喊,喊得好淒涼。其時重頭來過,又艱難萬倍。

在人生選擇裡,感性才是大佬,理性頂多是手下。感性也是大腦,理性頂多是手腳。理性服務感性,而非調轉。

感性決定,理性執行。喜歡走某條路,就去馬!但過程要理性部署。喜歡某個人,就在一起嘛!但緊記用理性經營相處。喜歡哪種生活,就去過,但要運用理性好好打點安排。

大部分人卡關,不是決定不夠理性,而是決定太講理性,心裡卻不爽。因為不爽,就閙情緒,令執行過程無晒理性,結果搞出一團糟。

當我們降服於感性,忠於自己所愛,才會心甘情願對決定負責,並因此理性地努力。真正的快樂,不在於理性上正確,而是感性上圓滿。

2023年9月20日星期三

某夜如此繽紛


紅雨繽紛夜,市面依舊冷清。是否粉飾一下繽紛,商店就會延長營業?是否打個折或送送禮,市民就會重新消費?

作為一個不愛夜繽紛,卻長期夜收工的人,對我城日漸蕭條,不無感覺。

以往,帶着一天的疲累,回家前吃碗熱麵,或到餐廳點份濃湯,不然到居酒屋來一杯,配幾串串燒佐酒——超療癒。

俱往矣。如今不到十點,死城一樣。只能啃掉早上吃剩一半的乾硬麵包。

但其實夜歸人如我不太介意無夜市。開工至凌晨是消磨身體振興經濟,問心,誰不想早些休息?

無夜市其實不是問題,無日市才是關鍵問題。

高檔餐廳愈來愈像快餐店,快餐店愈來愈將貨就價,各式商舖紛紛變成埋來睇埋來揀的兩餸飯……

從前走大眾化路線的,價廉物美;高檔的,物超所值。我城能百花齊放,因為有極大的流量與需求支撐。如今是「下流經濟」,每個人都做細少少、低少少,不求生活,只求生存。

繽紛,是種心情。大眾經歷了過去幾年的情緒折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手緊,就固然。同時,也從物慾中覺醒。消費,好累。唔出街不知幾好。安逸,舒適。好過酒過三巡還要跟人搶的士回家。

這,已超越了經濟問題。而是生活方式集體轉型的深層次問題。長者一向早抖,中年人開始養生,年輕人懶得郁寧願孵在被窩看YouTube。

聽說世界進入九運,人人開始內探身心靈。每一夜,內心仍然繽紛,但都與外在世界無關。夜市,算吧啦,繽紛與否,非戰之罪。

2023年9月16日星期六

再思謙遜與感恩


回小學母校跟家長朋友交流「如何培育孩子謙遜及感恩之心」。

這話題,似是偽命題。事關,母校所出,人稱「蕃薯妹」,很難想像,一個「薯」的人,能不謙遜到哪裡。

數年前母校統計歷代畢業生出路,首三位是護士、社工、老師。能從事這些專業的,正是很願意放下身段的人。

是以我其實不擔心學妹們不夠謙遜,倒怕過猶不及。

有句話,由細聽到大:「別人讚你,千祈唔好認。認,就是驕傲自滿,要不得。」

幼承庭訓,「收到自己好細」。但拒絕讚賞,不一定令人謙卑,更可能令人自卑。不亢不卑,才是真正的謙遜。

不卑,即是若做得好,就坦然take credit嘛。不亢,且把亢奮轉化為動力,延伸遠點,發揮多點,服務世界再多點。

要擴大服務範圍,就要走出井底,過程中少不免碰釘,繼而明白,世事萬物乃各種條件的因緣和合,自己並無百分百操控。無操控也能玉成美事,豈能不感恩?

時代不同了。謙遜再不是「死口唔認自己叻」,感恩也不只於「乜都歸功好彩囉」。

索性別把焦點放在「自己叻唔叻」上。放眼四周,思考如何令世界變好。自信滿滿去啟動,事成了倒不必居功。

世事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不會圍著我轉,但同時包含着我的好。帶着這份美好,走遠點,看闊些。隨時放低自己,又不會無咗自己,就是謙遜與感恩最美麗的展現。「蕃薯妹」努力修行,互勵互勉。

2023年9月12日星期二

七粒米的福田


8月底有緣得到慈山寺於盂蘭法會期間派發的「慈山米」,食用方法是「煮飯時將七粒米與普通白米混合煮熟即可」。

這麼有趣?翻查了一下,《佛弟子文庫》引用過這故事,網上亦廣泛留傳:

佛陀弟子阿難去跟老婆婆托鉢。婆婆給他七粒米,阿難嫌少,老婆婆回曰:「六月太陽如火燒,種田農夫背曬焦,七粒白米非少可,我家罪業要你消。」

後來,阿難到海邊浸袈裟,海上風大浪大,阿難使出神力移來須彌山,也鎮不住風浪。佛陀就叫阿難從七粒米中取一粒,放在袈裟上,大海竟即時平靜下來!

粒米勝須彌?是奇蹟吧!

阿難人稱「多聞第一」,記性好,悟性高,但也不乏人性。人性有批判心,本能會嫌三嫌四。怎麼只給七粒米?真「豆泥」。

但轉轉念,讓悟性登場,一粒米的誕生,經歷耕作勞動、灌溉施肥,是無數功德的累積。而且窮人的七粒米,已是其所有,布施的心量何其大,足以駕馭翻騰的怒海。

很喜歡佛學裡的一個說法:托鉢,是幫對方種福田。婆婆給米阿難,是為自己種福田。是以,助人者,不用驕傲,人地俾個機會你積福咋。

但作為受助者,阿難也不能「老奉」。別人所給的,是能力所及最大的慈卑,當中也包含着更多看不見的善念,例如農夫的辛勞。

當助人與受助者都抱持謙卑,人世間沒有止不住的風浪。寫於N百年一遇的黑雨過後,亦是 911廿二周年之時。願眾生保重安好。

2023年9月8日星期五

互懂的靈魂


全城在談梁朝偉。更好看的,其實是李安和梁朝偉。

沒有李安(還有王家衛及更多殿堂級的藝術家),就沒有今天的梁朝偉。沒有梁朝偉,也沒有《色戒》的李安。

頒獎禮上,都一樣。梁朝偉的感言,好「梁朝偉」——簡短、沉穩、無廢話。李安的演詞,卻把那低調而豐盛的靈魂,痛痛快快地描繪了出來。

李安講的,不是梁朝偉戲有多好(還用說嗎?),而是,超低調的他,如何如水一般看懂人心
善良和體貼,不難。用得中point,好難。能令人深深觸動的前設,是要把自己放到最低,代入對方的世界,去給對方最需要的,不管是一個鏡頭調度走位,又或一個同情共感的觸碰與一句關懷。

「It's both terrifying and meaningful when someone that good and genuine embodies a hidden part of you⋯⋯He's like water, filling the lowest places without striving, and he serves.」

然後你知道,那永恆的低調,不是性格,而是修為。

但低調的,總是難以被看見。是以當一個很懂人的人,和一個看懂這個人如何懂人的人,在同一高度、同一境界遇上,互相成就、互相欣賞、互相珍惜,是多麼多麼動人的事。

李安看到梁朝偉穿透眼睛那閃耀的靈魂。觀眾看見的,是兩個美麗的靈魂在碰撞。這種「懂」,極珍貴,卻也無以名狀。借用李安說法:「It’s hard to articulate. And beyond words.」

2023年9月4日星期一

傾不出的方向

方向,是coaching clients常談的課題。

婚姻、工作、創業、人生……一個人要找到方向已經不易;兩個人要傾出同一方向就更難——他們都這樣說。

或許,無關乎難易,只講值不值。

本來就大纜扯不埋的,算吧啦,傾都嘥氣。

本來就很近,就無咩需要傾。你在東南偏南,我於東南偏東,廢話少講,一人行一步,已打風都打唔甩。

距離不遠不近的呢?To be or not to be,是個問題。但只要每人清楚自己心裡底線,take it or leave it,其實只消一念之間的取捨。

所以,通常傾來傾去得個吉的,其實跟方向迥異無關,跟究竟有無方向有關。

很多人會說,自己的方向是:開心,舒服,無壓力,唔後悔......

那怎樣定義開心,舒服,無壓力,唔後悔....?不知道。

也有人說:方向是做自己喜歡的事。甚麼是自己喜歡的事?不知道。

因為不知道,所以不能定義。而沒有定義的事,是沒辦法談判和協調的。無法定義的方向,說白點,就是無•方•向!!!

唉……石頭鑽不出血,怎麼辦?

Well,石頭何時開竅,是它的課題。等不等, 等甚麼,或如何等,是你的課題。

有些人一生不思考、不做決定、不委身任何事情都活得很自在。

而你卻是任何事情一旦定位不清,就如坐針氈一秒也活不了。

是以,所謂「方向不同」,「不同」不在於方向的實質內容,而在於這一點。

看清楚了,想通了,要不要「傾個方向」,已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