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8日星期三

政治公關

今年初梁家傑參選特首,傳媒朋友不停追問,我們會如何「改造」梁家傑。可否嘩眾取寵點,減低悶蛋效應?可否尖酸刻薄點,令對手黑面?可否激進點,引爆更多火花?可否大眾化點,齊齊瞓街迫巴士?

如果單純為了滿足大眾的看戲心態,的確可以照單全收。但選舉是一個以候選人為重心的遊戲,候選人的本質比甚麼都重要。

明明外表文質彬彬,怎會忽然變成流氓?要梁家傑化身黃毓民,慘過吳彥祖扮黃秋生,只會落得東施效顰。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掌握候選人的特色,找出可塑性加以發揮。讓選民知道,眼前人,雖低調,但清新。

政治包裝的一等一災難,不外乎空有完美的配套,但候選人氣質配不上。例如在論壇表現像潑婦罵街,但回頭推銷自己對人有耐性,有愛心;演辭再雕琢,只會突顯當中的弄虛作假。

又例如候選人的本性硬磞磞,卻選擇感性歌曲去營造自己的柔弱,只會叫觀眾倒胃。更悲哀的是,假如歌曲原唱者最為人樂道的,不止歌藝,還有人手加工整容前後的眼耳口鼻,教人不其然聯想到候選人的塑膠笑容,那綽頭還真不知是幫忙還是幫倒忙。

「包裝」,好比穿衣。一流時裝,配上九流身型,徒然自暴其短。公關手段可以避重就輕,卻不能把巫婆變天使。橋段再妙,候選人交不足戲,仍是會露出馬腳。

話說回來,假如要勞師動眾絞盡腦汁把候選人三百六十度反轉再反轉「改裝」成另一個人,還不如把候選人換掉算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