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日星期三

寫字

介紹自己,我通常說:「我是個不坐寫字樓的寫字人。」「現在寫字樓也不寫字了,打字人才對。」「不,我還是寫字的。」

讀書時代家裏囤積了許多原稿紙。踏入社會工作,不用再交功課,也就讓它束之高閣繼續封塵。

開始寫作後,存貨不消數月用罄。依稀記得多年前鍾情無印良品的原稿簿,封面是軟膠磨砂,封底是硬紙皮,輕輕撕下內裡一頁原稿紙,便可放在軟膠或紙皮上寫,有格調得很。近日遍尋不獲,職員說原稿紙愈來愈少人用,那款式早就絕版了。就連最普通的原稿紙,許多小型文具店都沒存貨。

據說部分作家會訂製專用原稿紙。個人化的設計,有時還帶有特別的香味。傳真交稿,有多少人能分享這氣味?但這份堅持令個人的創作體驗變得更個人,使美好的自我感覺完整了。

電腦打字,內容再妙,效果都是功能性的。格式劃一字體工整還可以剪下貼上大量複製再複製,過程就像是處理一件一絲不苟但千篇一律的公事。

手稿,卻是帶有感情的。筆桿「鬼劃符」地緊隨流瀉的思緒疾走,追到與追不到之間有無形的快感。有時寫三句刪兩句,左加右省,筆鋒和思想在角力。字體特別秀麗的,記錄著千迴百轉反覆雕琢過的心思,下筆那刻還帶着一抹溫柔。看寫作人的手稿,像偷窺。一撇一勒,出賣了稿紙背後的心事。

電腦能把作品有系統地整理和存檔。但那盤古初開的發酵過程,還得靠原始的方式展現。有些東西,到底不是科學世界能解讀和駕御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