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5日星期一

「冇眼睇」的展覽(下)

上回提要,參觀「黑暗中的對話」展覽,在失明輔導員的帶領下,上山下海,欣賞香港風貌。

逛郊野公園、搭渡海小輪、在商場閒逛、到劇院聽音樂、在街邊檔購物,統統在全黑展館內進行。

忐忑前進,靠着對話互相打氣。突然四周死寂,不其然全身崩緊,待人聲漸近,心才安下來。

小女子平衡力素來差,走上鐵索橋,腳在抖、心更慌。唯有靠想像,猜測自己身在何方。冷靜點、冷靜點,橋身開始穩定,該是靠近中段了。走前幾步,又晃動起來,身邊的人腳步加速,噢,終於着地了,真好!

極易暈船浪的我,一上渡海小輪,心就在倒數。海浪的勁道、海風的鹹味、海鷗的叫聲、引擎的馬力,此起彼落。強弱之間,航程就在心中,算來,該下船了。果然,船也泊岸了。

轉入海味街,攀過千山萬水的一行七人,興奮得忘了形。一手往內尋寶﹕「呀,這是山竹!」「這是花膠!」「你真熟行!」大伙兒笑了起來。我走到一旁的水果檔,一抓,嗯,是隻蘋果,嗅一下,挺香呢!

臨別在水吧小歇,黑暗中飲料的美味直透入心。七咀八舌回顧旅程,方想起在開眼的生活中,反而從未仔細感受過不同環境下的每個小節。視覺沒了,其他觸覺反而敏銳起來。

然而回心一想,我們曾經見過世界的色彩,回憶中的內心視像,豐富了幻想。天生的失明人士,又如何靠着其他解說去幫補?

我們在漆黑中興奮購物,又揑又嗅的,失明人士在現實生活中,會否只換來「別踫,別踫,放下!」的叱喝?

當自己靠着手杖自由自在前行,又未必想得起,失明人士在街上掉了手杖,方寸盡失的畫面,當然也好像沒試過停下幫忙尋找。大抵,共融,都由易地而處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