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9日星期二

炒埋一碟的技巧

找來幾本新書,為下年度樹仁的採訪與寫作課備課,黃天賜的《新聞評論寫作》翻了兩遍,發現拿來教中學生通識,也能派上用場。

與其說是談寫作技巧,此書其實更像評論賞析。而後者,又比前者更先決。分辨不了好壞,也很難寫出佳作。

正如我不信味雷遲鈍的人,能煮得一手好菜。又或者,連材料是東是西也分不清的,豈能有系統地「炒埋一碟」。

這些,都是常見的。我播出新聞片段,例如是火災現場,人們落荒而逃。我問學生:「你有甚麼感覺?」

「火燭囉。」火燭。火燭是一件事情,而不是一種感覺。

我再問:「片段裡發生了甚麼事?」「好慘…好慘囉。」嗯,好慘,是一種感覺,而不是一件事情。

成人亦然。茶餘飯後你會聽到:「這遞補機制,你有甚麼意見?」「噢,它在諮詢。」在諮詢,是事實,不是意見。

又若然問:「關於遞補機制,你知道些甚麼?」「特區政府,豈有此理。」是嗎?但這是閣下的感覺,而不是機制的內容。

事件與感覺混淆、事實與意見不分,還有就是搞不清原因與結果。

「為什麼某某活動場面冷清?」「因為無人去囉。」

嗯,那當然。但這說法,不過是「用結果去解釋結果」。我想知的,是原因。因為活動太沈悶?收費昂貴?時間不理想?抑或甚麼?

考通識,沒想像中難。把事件、成因、感覺或意見,簡潔順序寫一次,至少合格。大部分同學出閘脫腳,是因為連這幾個部分也搞不清。糖鹽掉轉、菜肉不分,煮出來的,好吃有限。

黃天賜在《新聞評論寫作》中,把事實、論點、論據和意見的運用,分析得很清楚。所說的,很基本,但也是針貶時弊最重要的起步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