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7日星期日

返學,跟我的人生無關係(下)



人,究竟為甚麼會有學習動機?

憑常理推測,不外乎有需要,有興趣,或有成功感。

有需要。講白點,就是為搵食。上一代,最愛說:「唔讀書,第時聽做乞兒!」有無用?有。因為,真心驚。無胡蘿蔔,至少有木棍。

今天這招還管用嗎?管用。見過不少基層小孩,生性、上進,相信靠努力改善生活。其他家庭呢?也講這一句。但講完之後,舉家去吃三佰元一個刺身午餐。所以孩子知道,他是怎樣都不會當乞兒的。

有興趣,不用解釋了吧。但更值得研究的是,興趣是如何培養的。對沉悶的課堂無興趣,可以理解。對甚麼都沒有興趣,則不合理。

回想我們每個人是怎樣愛上某事的?大概絕非一見鍾情。而是自然做,隨心做,慢慢做,跟同道者切磋,跟身邊人分享。日復日,年復年,終於發現,琴棋書畫,無分高低,由從不生厭,到找着心之所安,就是畢生興趣。

今天,我們只懂閃電式學習。一個月試玩六樣活動,下個月再玩另外六樣。久而久之,甚麼都試過,卻未愛上過。我們要孩子不停學習,孩子壓根兒不知道自己在學甚麼,徒然變成滾動齒輪上的倉鼠。

成就感呢?我們都試過為得到讚賞愈戰愈勇(儘管未必有興趣)。問題是,優勝劣敗,只有一個嬴家會被稱讚。但如果跟自己比,則每天都可以贏──贏昨天的我。孩子們可以不用考第一,只是單純因為今天比昨天做得好,而得到大人真心的鼓勵嗎?

我傾向相信,「需要、興趣、成功感」三管齊下,孩子無可能不肯學習。然而我們的教育(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是在往這個方向走嗎?

記得有朋友有如此體會:亞洲人學習,是「driven by fear」;西方人學習,是「inspired by passion」。 我只覺得,在香港,兩者皆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