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6日星期二

為了最後那兩個(中)



甲和乙,同齡,一起學鋼琴,他們的水平,會一樣嗎?

丙和丁,同齡,一起學畫畫,十年後,成就會一樣嗎?

如果,上述答案,是「當然不會」,或者「不一定會」,那麼,幹嘛我們可假設,同齡孩子,一起學中英數理化文史地,就必然進度一樣?

關於「30人上課,2個聽書,28個死機」的問題,我大膽判斷,是因為,咱們的教育制度,前設錯誤:「年齡=學術水平」。

妙想天開:如果,學習不按年齡,只是按程度分級,可以嗎?例如,某甲可能語文念高班,數學念中班,術科是低班,老師因材施教,同學按程度學習,行嗎?

目前很多學校也按程度分班,但只是把同級同齡的孩子分成不同小組。坦白說,追不上的,程度分分鐘落後了幾年,於事無補。

如果,按程度劃分,可能要跟比自己年幼的人一起學習,會自卑嗎?我猜,反而不會。大兜亂正正瓦解了年齡分野,當你在某科要降級,很可能在另一科很超班,更證明人人各有長短,比較都多餘。

進度不定,怎麼考試?我反而好奇,勉強升班,消磨意志,浪費時間,隻字聽不懂,難道就能考試?抑或,返回原點,急起直追,反而可以輸少當羸?

另一好處是,連補習費都慳返。家長為孩子找補習,說到底,還不是想老師按孩子獨有的進度,提供協助?

有無技術困難?有。主要牽涉課堂安排。因為同一時間,全校必須學同一科,學生才可按程度走進不同課室。但不同級別的學科時數並不一樣,可以想像,編時間表,很頭痛。

然而,初中三年,學科課堂比例相約,如果用首三年打好基礎,功德無量。高中分科較複雜,但也未必行不通。關鍵是,我們以育人為先,抑或行政方便為先?二擇其一,我選前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