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2日星期二

摺埋通識科(下)


上回提及,文憑試通識科的合格率愈來愈高,學生的心態,也由認真思考演變為流水作業的填充式操作。

「兩個論點一個駁論再加引言和總結」的框架,但求塞滿,胡混過關。最明顯的問題,是大家徒然浪費時間操練,漠視內涵。更大的問題卻是,萬千莘莘學子,就真的以為:框架就等於通識。

此話何解?作答框架,每科都有。例如歷史科,總是要從經濟方面、社會方面、政治方面等等去作答。但我們都很清楚,這只是格式,不一定能夠盲目套用於真實歷史中。在真實的分析裡,也不一定是框架愈整齊分析愈獨到。

通識科呢?由於它就像空氣,無處不在卻也無以名狀,唯一「揸拿」,就是框架。潛移默化,變成了審視問題的金科玉律。

記得不下一次,當我在各大學教授「政府工AO/EO筆試/面試工作坊」,高材生們聽罷,呆了兩秒,問:「請問這個政策的兩個論點一個駁論是甚麼?」

「為甚麼一定要有兩個論點一個駁論?」「因為爭議都是這樣分析的。」我啼笑皆非。由文憑試到大學畢業,事隔四年,還記得框架的,肯定都是勤奮的學生。但他們卻因為迷信框架等於真理,而失去了最珍貴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試想像老闆叫你分析沙士、金融海嘯、政改、雨傘運動⋯⋯ 政治,就如人生,所有爭拗與危機,都比兩個論點一個駁論複雜多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