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1日星期二

當全球化變回本地化


執筆之時,全球新增個案連續兩日創單日新高。香港當然也無法獨善其身,兩周內,由單位確診數字急增至三位數。

這陣子看着愈演愈烈的疫情,只覺上天給人類開了一個諷刺的玩笑。

過去三十年,全球化發展得那麼急,世界各國的關係錯綜複雜,人、事、物的牽連千絲萬縷,一國出事,全球攬炒,蝴蝶效應實屬必然。只是誰也沒想過,所謂物極必反會以這個形式出現,一個唔該,全球lockdown,別說不再搭飛機,就連落樓搭車,都要三思而後⋯⋯行——寧願行路都唔搭車嗰個「行」。

很快,我們就回到《歲月神偷》那個年代,街頭剪髮,街尾賣鞋。每人只做一門小生意,服務一條街的街坊咁大把,夠開飯,生活簡單,別無所求,世界大事,與我何干,習慣了,其實一樣快樂。

或許這就是21世紀的新秩序。其實就算在疫情前,這種新經濟模式已露端倪。 大公司不是裁員就是倒閉,不少人,辭職或被辭職,無工開,馬死落地行,索性豁出去,做些簡單生意仔。

本以為是世界末日,但後來發現,轉型後雖然賺錢不多,但只要少數熟客長期幫襯,已能生存。這個「每個人都在服務很少人」的分散型經濟,早已是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新趨勢。

當然,在21世紀,街坊或熟客的定義,又有點不一樣。網上世界有無限可能。熟客可能來自地球另一端,大家足不出戶,素未謀面,卻已交易過很多遍。這樣想來,也算是全球化的另類演繹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