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瑜伽中心結業。
一街苦主,旁邊通常也有一群事後孔明。「早說預繳消費靠不住,也就別參加嘛!」
曾幾何時,我也是孔明之一。不是用家,當然口響。一旦有需要,就發現除了預繳,根本別無選擇。
散買一個月,是天價。抵得了幾個月的話,已夠買一年會藉。而基本會藉,其實不貴,幾千元玩足一年。
戲肉,是買了會藉後,定期造訪,定期被死纏游說,某天一時心軟買下其他療程(美容瘦身、私人健身訓練之類),計時炸彈,從此埋下。
即使從經營者的角度看,我也實在體諒預繳的要求。一個健身中心的投資,幾千呎地方無數設施,沒有長期客戶,怎生存?
問題是,一個中心要大量客戶才養得起。競爭白熱化,鬥快開、鬥遲死,客戶像賭仔,賭自己是幸運那個。
競爭問題,又會衍生信心問題。信用咭公司恐防瑜伽中心結業,扣起部分預繳款項。瑜伽中心因為沒有餘款周轉,死得更快,惡性循環。
曾有行內人建議,由同行接收苦主,以未消費餘額購買新中心的療程。個人認為算是好橋,至少客戶不至於血本無歸,經營者也賺了送上門的客源。同行不是敵國,互相攤分風險。
由是想起政府力銷的自願醫保計劃。
七折保費、長期病患也保、不因賠過而加價,不算最吸引。重點,在於風險管理。
保險公司的最大噩夢,是一眾高風險受保人同時中招,好比銀行擠提,賠不了,等執笠。有政府500億資金當後循,也就像有銀行存款保障,信心問題,迎刃而解。多了人買保險,更多人攤分風險,公私型醫療分流長遠更有效。人口老化當前,算是幾贏局面。
政府近年的政策,甚少教人舉腳贊成。對自願醫保,我倒有期待。惟望做好規管,別要出閘脫腳,好事徒變醜聞。
2 則留言:
只怕 "業界" 會象推樓宇第三者保險那樣,為提高生意額又各出奇謀!"業界" 對政策充滿搵銀雄心,市民就對 "業界" 毫無信心!
只可惜自願醫保規模太細,杯水車薪,醫療體系未重整,融資未解決,而社會政治力量先用大半,長此下去,如何是好?
雖似好政策,但固疾未除,二十年間,必仍面臨效低財匱的困境,敢不憂心
Elton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