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7日星期三

人生的初秋 (下)


讀馬傑偉老師的《人生走到初秋》,預習初老,學做中年。

做人,問題天天都多。好為人師,是人性。但中年人,是這樣幫人的:白內障?動手術吧,next。抑鬱症?睇開d啦。next。

三扒兩撥,「jump to conclusion」。人生走到初秋之前,只有一個急字。速戰速決,趕住去死。我們真心相信,花時間聽你呻,不如及早替你解決問題。然而,問題是,那個「問題」,究竟是甚麼?

老媽抗拒白內障手術,老師多年來「痛陳利害,勸她不要硬頸,否則後果嚴重」,但這個方法,從來唔work。為甚麼?

因為,「痛陳利害」,是錯判問題用錯藥。手術能治白內障,你以為老媽不知?她的問題,不是無知,而是恐懼。

對症下藥。嘗試放下急於達標的心態,不講大道理,學習聆聽、尊重老媽內心一層疊一層的內在感受:「我知你好驚好擔心。」「你係咪好擔心?係就兩份啦。」放下分析,讓情緒接軌,固執的老媽終於改變主意。

真正的「問題」,往往不在於事情,而在於情緒。當感受被接納、被理解,才有出路。中年人很愛為人出謀獻策,但所有漠視感受的「建議」,對當事人來說,往往只是批判與否定。好心做壞事,關係也走進了死胡同。

四面楚歌的中年,遙望初老的豁然,既羨慕那理解人情的耐性,更嚮往歲月送贈那看清問題的歷煉與智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