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星期六

教不嚴 誰之惰(下)


上回提要,大學生上課無系統無紀律,是常態。更值得研究的,其實是當事人心態。

信不信由你。我等老餅所有看不過眼的習性,在同學心中,或許全無不敬之意。

且看他們如何對待最愛的人——好朋友。同枱食飯,各自whatsapp,如魚得水。你說他們上課零反應、玩手機,把講者當作長開收音機?他們其實待你如好友,仲想點。

且看他們如何做最重要的事情——打機。Click上網,自然有局,跟一堆陌生網名玩,加入不用說嗨,離場不必拜拜。打招呼?咩黎架?上課對待老師、同學,咪一樣囉。

且看他們如何安排日常生活。人工智能餵你吃資訊,google自動存檔文件,手機apps提醒何時工作何時約會。你說他們凡事無交帶?仲有咩要交帶?!

如果同學無心向學,早已走堂。但他們只是遲到和不留心,因為一心多用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如果同學無責任心,大可不做功課。但他們總是有做,但無交。狗屎垃圾都放上drive,各自尋寶是生活日常。

辜且不論對錯,必須接受的是,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世界,兩代人不是差了幾十年,而是幾十個光年!

我們對下一代的批判,他們壓根兒不明白,遑論接受。如是者,如果我們沿用教不嚴、師之惰的思維去處理,不但無效,更添敵意。

究竟相差數十光年的人,如何達致無障礙溝通?才是必須思考的問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