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9日星期三

選擇



朋友生了BB。廿四孝阿媽,貼身教導不在話下。playgroup、面試班、認字班,統統有殺錯無放過。朋友說:「考一間好的幼稚園,一條龍直升,出身好,選擇都多點。」

朋友為孩子選小學。想孩子愉快學習,但又擔心競爭力不夠。夫婦倆掙扎良久,還是排了名校那條隊。「叻人可以選擇平凡。平凡人卻不能選擇變叻。我給他最好的,至少他將來有選擇。」

朋友的孩子在考DSE。孩子打算中六後踏足社會工作。朋友疾言厲色:「你將來幹甚麼都行,但先唸大學。大學畢業,至少有選擇。」

朋友計劃移民,毅然放棄高薪厚職。「為咩?當然為仔女,唔通為自己?將來佢地想喺邊,至少有選擇」。

朋友是在職人士,也是「文憑集郵者」。工作多年從未停止進修。我問,不辛苦嗎?「多考幾個資格,萬一被裁,至少有選擇。」

三歲到八十歲,原來我們一生人最着緊甚麼?是選擇。為了有選擇,我們傾盡所有去爭取,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到了有點變態的地步。

是以我實在想不通,面對政改,面對將來的管治者,面對所有政策的萬惡之源,怎麼我們卻可以置身事外,任憑別人剝削選擇。

當政府由「猶抱琵琶半遮臉」的「袋住先」,改口變成「霸王硬上弓」的「袋一世」。我們每個香港人,有沒有問自己,人一世,物一世,最重視甚麼?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空間,對不?

記得從前在政府工作,某上司說過,香港人其實不是要民主,他們只要自由。我姑且同意。但確立自由的前設是甚麼?選擇。建立選擇最有效的制度是甚麼?民主。如果我們連選幼稚園都不會輕易放手,為何可以讓強姦民意的政改方案強行通過?

1 則留言:

匿名 說...

因為香港人 ( 包括那些讀了很多書的所謂中產 ) , 只是習慣在別人設好了的遊戲規則中玩得最好 , 從來沒有想過自已去創造適合自已玩的遊戲

同埋 , ( 包括那些讀了很多書的所謂中產 ) 喜歡借子女過橋 , 其實是不肯面對自已 , 做真實的自已 , 一句為子女將來好 , 便逃避自已的責任 , 子女受父母身教的影響 , 將來也是一個逃避自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