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星期五
過
眨下眼,一年又就快過。
過,是一件很弔詭的事。
Coaching過程中,clients少不免談及一些往事:失手的會考、無疾而終的初戀、忽然的遷居、父母的苛責,友儕的爭執⋯⋯
我聽着聽着這些年少的經歷,不正是今天中年卡關之事的原劇本?
「件事過左咁耐,點可能仲有影響?過晒啦喎!」Clients瞪大眼看着我。
時間上,過了很久。心理上,一直未過。怎麼知道?
內心視像歷歷在目,細節高清放影,連當時流動的空氣都看得見,就是未過。
不講由自可,一講把幾火,陳年事,想起都情緒翻騰,肉緊觸動心很痛,就是未過。
或反過來,明明事情對自己影響至深,記憶卻斷了片,丁點細節想不起,因為自我保護機制把它掃了落地氈底,也是未過。
「咁點過?歷史無得返轉頭。」歷史不能推到重來,但我們對事情的理解可以重寫。
曾有朋友形容:過,就是「把彩色電視變黑白電視」。情節一樣,情感卻已淡然。我在clients身上看到的是,淡然非麻目,只是努力修練回來的心的轉化。
由自己騙自己的「it’s OK」,到承認「It would NEVER be ok」,再接受 「It's OK to be NOT ok」,最後領悟「It's not ok......but it's OK 」。
過去的事沒變,但回頭追溯人生脈絡,不再問why me,反而明白自己多麼獨一無二,則不論甜苦,都不再逃避,學會擁抱、珍惜那專屬自己的意義,期待更多經歷帶來的轉化。心,走到此,事,就過了。2023祝大家OK好好過。
2022年12月26日星期一
希望與相信
Boxing day,是拆禮物的日子。
如果當下(present)就是最好的禮物,那麽裝着這禮物的,又是怎樣的盒子?
是「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那大抽獎唔知乜料的box?
抑或揭示人性,但最後會留下希望的「潘朵拉盒子」?
希望,是coaching clients常掛在口邊的用詞,但總潛藏不咬弦的悲調。
我希望自己是萬人迷/富二代/藝術家/創業家,甚至「一個快樂的人」......潛台詞是:唉,但我知道自己不是啦。
然而,與其「希望」,不如「相信」。即係點?
希望做藝術家,要等待被發掘。相信自己本來就是藝術家,自自然就去創作,仲等咩?
希望成為萬人迷的,總是嫌棄自己這裡那裡還很醜。但相信自己根本就有吸引力的,笑起來都格外自信,睇落又真係靚咗。
希望自己升職,跟等運到差不多。但相信自己根本就是CEO料子,連老闆嗰份都做埋,最後就真的快人一步升呢了。
希望,是期待幸運降臨的「wish 」。 相信,是不需別人認同,反正老子就是這樣你奈我如何的「be」。希望是被動。相信是行動。假戲真做,結果又真夢成真了。
Boxing Day,願我們在這天unbox的,是自己對自己的相信。
是「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那大抽獎唔知乜料的box?
抑或揭示人性,但最後會留下希望的「潘朵拉盒子」?
希望,是coaching clients常掛在口邊的用詞,但總潛藏不咬弦的悲調。
我希望自己是萬人迷/富二代/藝術家/創業家,甚至「一個快樂的人」......潛台詞是:唉,但我知道自己不是啦。
然而,與其「希望」,不如「相信」。即係點?
希望做藝術家,要等待被發掘。相信自己本來就是藝術家,自自然就去創作,仲等咩?
希望成為萬人迷的,總是嫌棄自己這裡那裡還很醜。但相信自己根本就有吸引力的,笑起來都格外自信,睇落又真係靚咗。
希望自己升職,跟等運到差不多。但相信自己根本就是CEO料子,連老闆嗰份都做埋,最後就真的快人一步升呢了。
希望,是期待幸運降臨的「wish 」。 相信,是不需別人認同,反正老子就是這樣你奈我如何的「be」。希望是被動。相信是行動。假戲真做,結果又真夢成真了。
Boxing Day,願我們在這天unbox的,是自己對自己的相信。
2022年12月22日星期四
微笑會帶來好運
快年尾,想看點窩心的東西,然後,《接棒家族》出現了。
「不要哭,在最困難的時候,更要微笑。」是最深刻的一句。女孩的笑,又確實好看。不是漂亮的好看(雖然她也漂亮),是泰然的好看,如沐春風的好看。
自在清涼的心,是如何練成的?故事的重點,看似是,沒有血緣關係的父母,如何輪流接棒悉心照料女孩。但想深一層,是女孩的出現,令他們的人生更圓滿。
「你唔好成日扮我阿爸。」「我根本就係你阿爸。」這反覆出現的對白,令人會心微笑。第三任「爸爸」,在婚禮當天才知道妻子原來已有女兒。既錯愕,亦暗喜:「我終於有機會,他日跟長大了的孩子飲返杯。」女孩的出現,令他得嘗所願。
再回帶,「媽媽」亦然。當初嫁給第一任爸爸,對方年紀大,也有女兒。她不介意,因為身體差又不能生育的她,幾乎是故意挑喪偶也有小孩的對象來嫁。女孩的出現在,令「媽媽」找到人生意義。
第一任爸爸呢?因為女孩曾問怎麼自己無媽媽,於是再娶了個疼孩子的媽媽。而媽媽再嫁第二任爸爸,是為了圓孩子學琴的夢。第二任爸爸又因為欣賞她疼孩子所以娶她。
在這既複雜也單純的關係裡,每個人都期待女孩到來,每個人都疼錫她。 孩子是被照顧抑或被需要?反正,光是我的存在,就已是多麼的有價值。這,就是無條件得、全盤的接納。緣份微妙的幾家人,圓滿了彼此的心。人生再難,都可微笑。
2022年12月18日星期日
英國的初雪
有人說下雪是天降玩具給孩子們嬉戲。有人為着平生首次賞雪而觸動。有人一到步就遇上初雪,驚覺冬天穿短袖的香港已很遠,打着嗲嗦接受從此已是彼邦異鄉人。
我記憶中的英國初雪,也是無比震撼。那天,倫敦明明還暖,天氣報告說下雪機會不大。我跟香港的朋友在聊長途電話,看着窗外小街瞎扯,忽然,灰色車路上,矇上一層白,抬頭一看,嘩嘩不得了!
「落雪!係落雪呀!」友人聽到我在電話另一端尖叫。我丟下電話衝出去,伸手感受雪粉在手心融化的奇妙,心好像跟着它一起融掉了。
天有不測之風雪,時而浪漫,時而濕滯。那年,有同學為免大雪火車停駛而錯過考試,不惜在學校旁租酒店過夜。我看得傻了眼,忽然醒覺「讀好書就會考到試」原非必然。
我努力所以我成功——是一直take for granted的思維模式。但原來,世上除了「我」,還有天下的雪、停駛的火車、忽然生病、恐怖襲擊,災難橫禍⋯
有人set埋個波俾你,就梗係易入籠啦——自以為我的順暢都是我的努力,其實只因為上述事情都沒發生。因緣和合,比那個「我」重要得多,傲慢甚麼,自大甚麼?從此對順境多了感恩,對逆境多了憐憫。每個人也不過是萬事互相效力的一部分。
這些年我們都在糾結,如果我無走/留,就會點點點。其實,不論好壞。當中總有我,卻不因為我,想到這點,也就沒太多好執着。英國好友們,初雪中聖誕快樂。
2022年12月14日星期三
辯論員的修為
又屆孩子們地獄式備戰辯論賽的季節。打辯論,好玩,也辛苦,有時會想,除了那擂台上的獎盃,為的又是甚麼?
許多年後回望,我才明白,辯論,是世上最文明而優雅的對話。我講時,你聽。你講時,我聽。不疊聲不搶咪有次序有規矩。仔細嘴嚼,精準回應,是對自己和對手最大的尊重。
每人發言時間均等,不因身份地位水平而有差別。君子之爭,不打爛仔交。在誰大誰惡誰正確的殘酷現實中,鮮見也珍貴。
嘴巴天天在說話。平日飲茶灌水,唔經大腦,養分缺缺。唯有那辯論稿,經過腦袋思考,時日反芻,去蕪存菁,過程很令人謙卑,因為終於明白,世上無人合該聽你的,非得千錘百鍊,才值得別人生命裡幾分鐘的注意。
辯論是正反的思辨對決。要贏,就要知己知彼,理解對方的經歷、感受和立場。換位思考的能力和同理心,經年累月變得紮實也豐盛。
有時,抽中的站方,偏偏跟自己的信念背道而馳。唯有重新審視課題,覺察自己的無知。事後不一定放棄個人信念,但對世界和人性的了解,都會落地得多。
真理,不一定愈辯愈明。但事情經過探索與驗證,會變得更立體也更接近真實。而真實是探求真理最重要的基礎。
常聽說「辯論即是嗌交」,小女子平生有幸,遇過很多高水平的辯論員,都是溫和豁達的謙謙君子。台上幾分鐘,台下十年功。指的或許不是那教人拍爛手掌的演說,也是作為一個人止於至善的修為。
2022年12月10日星期六
舒適地走出舒適區
Client問了一條有趣問題:究竟有無comfortable 的方法,走出comfort zone ?
這問題就像:世上有否無挑戰性的挑戰,又或鹹一點的甜品?
我笑了。事關,這問題,不合邏輯,但很合乎人性。
我們都想生命有突破,但又害怕經歷困難。心底少不免跟命運討價還價:我可否在 comfort zone內更努力,而不是努力踏出comfort zone?
例如,因為個性害羞所以無職升,會心想:不如我再勤力點,補足不夠外向?我情願勤力。
又例如,缺運動而身體差,會奢望:休息多些取代做運動?都幫到卦?err……你話呢?
把一件comfortable的事,chur爆佢,其實不難,香港人大多「好chur得」。但要走出comfort zone,哪怕只是一小步,都好難。
那life coaching,在當中又扮演甚麼角色?它不是魔法,不能揮揮神仙棒就令人脫胎換骨。但它卻是舒適與不舒適之間的潤滑劑。
因為,coaching令人看見選擇(choice)。人,不一定要突破。除非那是自己的意願。若只是所謂社會或別人的要求,算吧啦。別人無權操控你。人生怎麼自在怎麼過。
Coaching尊重當事人的節奏(pace)。突破,多快多慢,由你揀。不少研究指出,一個恰當的挑戰,不但不辛苦,更令人得着成功感。差距多大才是恰當?Coach與client一起去規劃。
Coaching令人有支援(support )。突破的過程,少不免孤單。有個人全程同行,明白你過山車般的心情,卡關了一起解難,順暢時一起喝采,離軌了一起修正。那麼,哪怕困難仍在,自也舉重若輕。
把一件comfortable的事,chur爆佢,其實不難,香港人大多「好chur得」。但要走出comfort zone,哪怕只是一小步,都好難。
那life coaching,在當中又扮演甚麼角色?它不是魔法,不能揮揮神仙棒就令人脫胎換骨。但它卻是舒適與不舒適之間的潤滑劑。
因為,coaching令人看見選擇(choice)。人,不一定要突破。除非那是自己的意願。若只是所謂社會或別人的要求,算吧啦。別人無權操控你。人生怎麼自在怎麼過。
Coaching尊重當事人的節奏(pace)。突破,多快多慢,由你揀。不少研究指出,一個恰當的挑戰,不但不辛苦,更令人得着成功感。差距多大才是恰當?Coach與client一起去規劃。
Coaching令人有支援(support )。突破的過程,少不免孤單。有個人全程同行,明白你過山車般的心情,卡關了一起解難,順暢時一起喝采,離軌了一起修正。那麼,哪怕困難仍在,自也舉重若輕。
2022年12月6日星期二
定與共振
「成日見咁多人,係咪好有趣?」「成日見咁多人,係咪好累?」方向兩極的兩條問題,相信每個coach都被問不下百次。
有趣,聽上去像在消費別人經歷,不大妥當。累呢?若是指負能量超負荷的話,又不盡然。
人生卡關的clients不少,快樂成長的也不缺。無論前或後者,在coaching裡本無正負標籤。一切都只是「狀態」。而coaching就是由一個狀態過渡至另一狀態的過程。
要說「成日見咁多人」的感覺,比較貼切的形容或許是——「着地」(grounded)。或禪一點的——「定」(stillness)。
着地在於身心一致。自問從來是情緒穩定卻輕視身體的人。作息混亂,食無定時,四肢不勤⋯⋯總之,工作交到貨,你理得我。
如今明白睡不足會走神;吃不定時會心煩;太肚餓無力聆聽;不運動則腦閉塞⋯⋯統統都是做coach的大敵。唯有諸事重新排序,身心合一了,coaching更順暢,更順暢又令心情更好,更「定」。
另一種「定」,來自連結。天下間沒有任何力量,比情感共振更教人內心着地。把自己變回一張白紙,接收對手填進來的任何顏色,一起領略畫中深意,再合繪新的圖畫。
那份完全放下自己ego去連結的感覺,出奇地平安。平日,人一缺安全感,就變得執着,但原來當甚麼都不執着,就感覺甚麼都超安全了。很弔詭。
能量的分享與交流,平等而雙向。奇妙的一剎那,當 client開始找到自己,coach也自覺得跟沒有了自己的自己很近。像兩顆電池駁成一組電路,電流穩定就不會累,偶然,都幾有趣。
2022年12月2日星期五
元宇宙與Coaching
電影《過時・過節》裡有一段,Eden飾演的IT仔,為長者周志輝圓夢,讓他跟離世的孫兒再見一面。而他,也曾用自己設計的軟件,幻想跟爸爸和解,哭成淚人。
教我想起世界各地的教練圈,都在討論如何應用虛擬科技於coaching。
Coaching過程中,少不免觸碰昔日未竟之事,要把潘朵拉盒子重新打開,除了意志力,還要很大的想像力。
聲音、畫面、顏色、氣味,憑藉記憶回溯,就得花上一輩子的力氣。如果,瞬間就可返回現場,為那未完的故事,畫上令人釋懷的句號,該多好!
又或有時,人生卡關了,好想記返起某時段某個自己,但記憶就像無法拼湊的碎片。運動場上的冠軍、被選上班長的興奮、Project大功告成的滿足,又或只是某年某月那狀態超好成日笑兼靚爆鏡的自己⋯⋯
在人生最低點 ,似曾相識的ideal self乍現眼前,兩個自己來一場man’s talk,入滿油,再上路,又如何?
很多研究都集中討論修復過去。我反而好奇,元宇宙如何幫手建構未來?
Coaching典型提問:如果你做了某(好)事,會發生甚麼事?Clients典型答案:不知道。心(淆)底答案是:不敢想。因為不覺得自己做得到。
人無進步非因世界艱難,而是因為自我設限。Seeing is believing。虛擬世界讓你看見在終點贏盡鎂光燈的自己,還有各式各樣可能性,迫真得令你心動、令你深信。
見過世界的青蛙,再也不想返回井底。人生之無限可能,原來都掌握在自己心坎裡。不同維度都在招手,就看敢不敢一click按下去。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