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9日星期日

生病乃平常心之母



年紀不小,但怎麼算都未夠鐘百病纏身。然而不知何故,近年不論自己,還是身邊友儕,要不是狠狠生一場大病,就是同時遇上無數手尾極長的小病。人生到了某個位,有些事情,就是忽然走下坡,殺人一個措手不及。

記得小時候,自己一直身體好,唸廿年書,未請過三天假。原來,要還的。如今,九個月內,看了逾廿次醫生,入過幾回急症室,平生首次留院。身體多個器官、各個系統,同時出問題,發生咩事?

然後你開始分不出,哪些是因,哪些是果。A病的治療方法,引伸B問題;為了解決B,又得承受C藥的副作用,多隻香爐多隻鬼。你問醫生,歸根究底,甚麼是病因,醫生答你,可能無原因,或者很多原因,一定係,除非唔係。

幾十個回合之後,你開始領悟,其實所有治療,並不能把病醫好,頂多抒緩痛苦,令時間沒那麼難過。以前有醫生朋友笑說,世上的病,八成不藥而癒,餘下兩成無藥醫,我終於信了。

真正的良藥,是時間,以及時間背後的──耐性。疾病看上了你,硬要跟你生活一陣子,誰能處之泰然跟它相處,誰就贏了這一場。求診、吃藥、覆診、吃更多的藥,這個規律很陌生,但當你真心接受它進入自己的生命,預留時間招呼它,本來的痛苦,至少減了一半。生病,是為了修煉平常心。

「戀愛命運就像感冒」,曾幾何時,歌仔這樣唱。其實生病運也像戀愛。你控制不了它何時來,何時走,逗留多久。做好自己,打好個底,有無幫助?可能有,也可能無,視乎際遇。要來擋不過,要走留不住。最佳的學習,是不論順逆都隨遇而安。然後,也無風雨也無晴。

2016年5月26日星期四

老媽的衣車



為爸爸的電子琴覓得歸宿後,輪到老媽的衣車。

老媽的衣車,做女時買的,比我還老。上一輩總覺,自己能做衫,何必買能省即省。卻沒想過,當年一枱「勝家」,讓十幾歲便出身擔起頭家的她,分期付款了半輩子。但也因此,家人身上穿的,家裡用的,都出自她手。

被袋、枕套、窗簾等不在話下。最厲害的,是給小姨親手縫婚紗而我親眼所見記憶猶新的則是老媽給我做校服和給爸爸裁西裝的剪影。大木枱上擺好架撐畫紙樣架着平日不戴的淺度近視鏡一絲不苟壓場到不得了。

半點都沒遺傳到任何手藝的我媽媽衣車裡的世,只覺可望不可即。能把腦裡想的手裡做的身上穿的連成一線多麼美好。

,手藝都敵不過歲月。眼矇手震,年事漸高,老媽已廿年沒踫衣車了。由當初堅持讓衣車伴她一輩子,誰也不送死也不丟。到近年口風軟化,一直想找有心人。一腔熱血,只贈予識貨的。

我周圍打聽,感興趣的人不是沒有但聽聞是跟歷物館內一模一樣的古董款式,耍手擰頭。蝸居只放得下熨斗大小的衣車。巨無霸?謝了。

等呀等,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正當我打鑼找人,有人打鑼找衣車。朋友的朋友,徵求衣車,講明要古董不要新款。我拍張照發過去,她興奮尖叫:「嘩,寶呀!」

原來她得了資助要在舊區開發藝術社區,項目之一是教導有特殊學需要的孩子做衫。找古董,是因為想借製衣,去講香港歷史老故事。就這像,我們交收了一部衣車,交了對方這個新朋友。打埋算盤都是同行,都是一場緣份。
 
她來拿衣車那天,對老媽說:「伯母,以後孩子開工做衫,歡你來探班指教。」一向嚴肅的老媽,腼腆一笑,送別了她的寶貝。

2016年5月23日星期一

爸爸的電子琴



許久許久以前,我說,想學琴。家裡,就添了一部電子琴。

當時我只知道世上有鋼琴,從來沒見過法寶這麼多的電子琴。數十個五顏六色按鈕,分別代表不同音色及伴奏節拍。還有兩層琴鍵、一排足八度音階的腳踏、一個漂亮的名字──「electone」。

爸爸說,我性格怕悶,電子琴變化多,比鋼琴適合我。為了令我有伴,他還比我更早就開始去上課了。有時,我沒有耐性練琴,爸爸會給我一個目標。對,我就是為了放學後可以到7-11吃扭紋軟雪糕而努力的。

學琴是在周五晚。每當遇上電視劇大結局,我就賴着不想出門口。爸爸會利用等我學琴的空檔,跑到附近百貨公司的電視部,把劇集看完,歸家路上第一時間跟我分享。這些都是甜蜜的親子回憶。

我不知道的卻是,這個當年通利琴行的王牌產品,令我們這個平凡小家庭,分期付款了好幾年才供斷。

今天,我已廿年沒踫過琴了,爸爸也在我開始學琴後數年離世。一直想把琴轉贈有心人。眾裡尋他,人人都說:「這琴於你太珍貴了,我受不起。你留着紀念啊。」但是,能為它賦予新生命,更有意思啊。

終於某天,收到訊息:「你的琴,我可以接收嗎?它也是我的童年回憶呢。」原來,朋友也曾學electone,而且經歷蠻像的,我開心到不得了。豈料,琴的發聲,原來有少許毛病。琴行說,無零件,事情又告吹了。

又過了很久,有朋友的朋友問,可以要琴嗎?我們在籌備一個LGBT合唱團,正想找有心人捐琴。我打定輸數問,不發聲的琴,你也要嗎,琴行都說不修了。他信心十足答,不用琴行,我做廠的,自己懂修!
 
琴被搬走那天,我看着幾個大隻佬小心翼翼把它包好抬下樓,心很激動。機緣巧合,為平權做了一件微小好事。我想,爸爸要是知道,一定很高興。

2016年5月20日星期五

捨.得.回.饋


「回饋愛」行動繼續。

上回談及大學線中國旅遊。書刊,尚算簡單。更頭痛的,是校刊。事關過去十年,走訪過很多學校,幾乎每次都收到一本校刊留念。

這些校刊印刷精美,成本不菲,看得出花了很多時間心機製作。然而,翻閱過後,如何是好? 把不屬於自己的校刊囤積在家,實在突兀,丟掉卻又太浪費。

唯有搜索枯腸,努力回想,哪些朋友在哪校畢業,逐一配對送禮。有些人早已移民,去國多年,老盡少年心,指尖翻閱昔日青蔥歲月,俱往矣,內心卻仍泛起漣漪。那一刻,我比當事人更激動。

中學校刊解決了,小學校刊怎麼辦?當然是轉贈一眾緊張大師──為孩子物色學校的家長朋友啦!

紙張處理好,輪到布料。咸豐年代,老祖母愛買綢緞做長衫。質料好,放幾十年還光鮮得很。老人家離世已久,剩下布匹,後生無福消受。按祖母窈窕身型裁好的布,當百家布合併起來也包不住我的水桶腰。再者,廿一世紀穿長衫,做戲咩!

慢着……做戲……對了,我怎麼想不到?二話不說,整整齊齊入滿一箱,送給從事劇場服裝設計的朋友。說不定,哪一天在哪齣民初劇裡,看見一襲亮麗衣裳,穿在女演員的纖腰上,圖案,似曾相識,真太浪漫。

還有實木傢俬,一桌八椅。當年老長輩移民前,一句:「你家有位置,借來放」,就把它們送來了。多年來,桌面堆滿鐵罐膠樽,簡直暴殄天物,倒不如轉贈識貨之人。守株待兔,終於有天,朋友的爸爸光臨寒舍,跟八仙枱一見鍾情。我看着他輕撫桌邊,欣賞的目光在桌面遊走,心想,我從不曾如此溫柔對待過它們。


捨得。我捨,你得。看見有人比我更懂珍惜、愛護和善用我曾擁有的,哪怕踏破鐵鞋,天下間沒有事情,比這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