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星期六

退休

新年新願望,記得小時候,每年的願望都是:要像張國榮般,四十歲退休。

未開始搵食,便想退休,真是大想頭。長大了,就知道,最想退休的時候,通常最不是時候。

剛踏入社會工作,躊躇滿志,誰想退休。漸屆退休之年,倒數日子,反而不願退了。

只有身處搏殺期的,工夫長過命,為錢也好,為興趣也罷,天天都在打杖,最想退下火綫,抖一抖。

曾認識一位正值壯年的朋友,首次踫面,我問她:「你做聖行?」她答得理所當然:「我退休了。」

「怎可能?」我以為她在說笑。「對啊,我無慾無求。租一間套房,但求呼吸正常、手腳齊全,看書看電視又一天。」

後來,我發現她其實並非無所事事的。她有很多短期的長工,以及長期的散工。大部分時間,她都有工作在身,但心態永遠在放假。

人放鬆了,表現就好。你明明具備正印的實力,別人當你是替工,壓力相對少,也容易得到讚賞。對於凡事過份投入的人來說,當自己已退休,是最好的減壓方法。學懂留力,才能在適當時候打杖。

那天,在廣播道踫見超人林超榮,又談起退休。超人說,我早退休了。退休前做甚麼?寫稿、做節目、度劇本。退休後做甚麼?寫稿、做節目、度劇本。

根據超人的講法,他未退休,卻又早已退休。只要所幹的是自己喜歡的,其實根本不需要退休。

前「李八方」陳慧兒老師,也自稱早已退休。但在我眼中,她是退而不休。打從五年前為傑哥助選,到今天為唐唐效力,幾乎沒停過。

她卻說,這叫休而不退。不涉江湖恩怨,卻又不跟社會脫節。嘩,境界很高。我沒這道行,只相信用退休的心態去工作,總比用工作的心態去退休好。

2011年12月28日星期三

理性求偶

上回提及,從事婚姻配對的L,分享了不少有趣故事,聽着聽着,我聽出了一個從前沒想過的道理:

愛一個人,可以很不理性;某些情況下,甚至必須不理性。但求偶的過程,卻要很理性。理性包括:不自相矛盾、不雙重標準,以及搞清楚自己的思路邏輯。

例如,有些人老抱怨認識不到伴侶,但他們每個周末的節目,是躲在家裡洗衣服!
在當事人眼中,這是多麼理所當然。平日工作至深宵,周末不洗衣服何時洗?

然而,結婚對象是不會從洗衣機裡跳出來的。這種人最有機會認識的對象,是洗衣機的修理師傅!如果真有那麼多衣服要洗,以至要犧牲社交,倒不如拿去洗衣店算了。

有渴望,卻不跟隨渴望去安排生活,就是不理性。

又有些人,原則很強,不過雙重標準。例如有女士怪責男士:「如果他真心愛我,為什麼不能接受我天生的容貌?」但反過來,她卻不接受男生天生的高度(或矮度)!

愛情裡沒有公平,但互相尊重的基礎,是不欲別人要求自己,最好先別去求對方。

又例如有些女士認為,刻意打扮去赴第一次約,很虛偽。不過,人人第一次去見工,也會穿上像樣點的衣服,或者恤一個髮,這是虛偽,抑或誠意?有基本禮貌,不代表委曲求全。

有些人,理論很奇怪,例如:「我賺錢比他多,為什麼我要負責做家務?」但是,賺錢跟做家務,有甚麼關係?如果真的那麼有錢,請個傭人算了,何苦令家務問題成為求偶的限制?

我們常聽說,單身女性,要求太高,其實不然。大部分女性並不是要找個三頭六臂的,平凡而開心就夠。真正的絆腳石,是那些不合常理的固執。理順思路,自然機會處處。

2011年12月25日星期日

換個角度愛

佳節前後,婚姻配對公司的生意份外好,觀察也特別多。

跟幹這行的L談起,才發現男男女女落得單身,有時根本不是條件問題,而是思考角度之差。

有些女士不貪財,卻介懷男方的收入。因為她們認為,收入是能力的反映。

實情卻是,收入高,未必代表能幹,可能只是所屬行業的經濟價值較高而已。例如最低層的銀行家,都可能比一個校長賺更多錢。

同樣道理,女人都喜歡進取的男人。但進取與否,不一定跟收入掛鈎。

又或者,女人會用金錢或禮物,去量度對方有多重視自己。但其實,重視一個人,還有很多方法。

又有些女顧客,指明要配對某個專業。細問之下,其實她們並不認識該專業,只是希望經濟穩定而已。但經濟穩定的專業,何止一個,何必局限自己的選擇?

又例如曾有女律師,拒絕配對一名雜耍師,因為她認為,行業差天共地,不能溝通。半推半就赴約了,竟一拍即合,最後結了婚。可見生活圈子,跟溝通方式,不一定有關。

有些人,總有某些奇怪的執着。有女士愛一米七五的男性,一米七三都堅持不要。只差兩厘米,真的那麼重要?女士說,高個子令人有安全感。但身高,是得到安全感的唯一方法嗎?

L說,大部分人,其實都不是想像中般功利。他們找的,都是一些內在優點,如上進心、安全感、對伴侶體貼。然而,錯誤卻在於,我們往往只會用某個特定指標,去審度對方。這些指標,誤導性很高。有時,換個角度思考,出路已在眼前。

我想不通的卻是,思考,需要空間、時間。如果現代人想要的,只是速配的婚姻,究竟容得下多少不同角度?如此想來,單身,不是市場問題,只是買家心態出錯而已。

2011年12月22日星期四

他為甚麼不說話

這不是女人對男人的投訴,而是小妹經常聽到的問題。

「我個仔,平日甚麼都不說。他的事,我往往都是過後才知道。」E的兒子,都成年了,「十問九不應」,最教媽媽傷腦筋。

家長對於年輕人的寡言,有很多解讀。不說話,是故意隱瞞事情。不說話,家長無法了解子女。不說話,沒有溝通,家不成家。

我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為什麼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提早通報,才算是溝通?

由是想起早前邀請了《港孩告白》的作者林澤銘(Jason)上來電台,他一口答應,我不以為意。後來方知,Jason平日並不熱衷接受訪問。破例,是因為「你直接找我,而不是找我老竇」──Jason說得坦白,我忍不住笑了。

Jason的心聲,正好說明,孩子為自己安排事情,不過是學習獨立的過程、嚮往長大的表現,並不代表家庭關係疏離。事實上,Jason跟家人,挺親厚的。

「難得一起去飲茶,我問他書讀得怎樣了,他又是不說話。」E咬牙切齒的說。然而,將心比己,如果上司每次請你吃飯,都跟你檢討工作表現,你還會不會去?

記得從前有位男同事,如此理解何謂「家」。「同一屋簷下,家人是否開心,一定感覺得到。開心,不用問。傷心,更不要問。要說的,早就說了。不想說,徒然追問,即是叫人不要回家。」

他與家人的關係一直親密,方法是:妹妹不開心,請她大吃一頓;姊姊財困,助她周轉;父母的起居,他落力安排。總之,不要問。他的名言就是:溝通,不一定要說話。回家最舒服,正是因為可以合上嘴巴、關上大腦。

結果?他總是最先知道各人心事,家人都是主動投案的。

我不完全認同他的看法,但用以了解大男孩為何不說話,相信是有力的參考。

2011年12月19日星期一

飛機紀念品

報載,一名內地婦人乘飛機時取走救生衣,以為是航機內免費送贈的紀念品。

選救生衣當紀念品,也太不浪漫了吧?恐怕,留念只是借口。把救生衣放在網上轉售,可賺得不少利潤。

如果飛機上所有東西都能拿走,選甚麼最好?

曾幾何時,我每次都拿撲克牌。起初,是因為玩樂後捨不得丟掉,索性帶回家。後來,開始認真收集。航空公司的標誌,見證着我的足跡。

今日的孩子,在襁褓中已乘飛機。我們的年代,乘飛機卻是天大的事。第一次,甚麼都新鮮,連飛機餐都覺得好吃。事後,我偷偷把一顆小匙羹抹乾淨,珍而重之帶回香港。

今日,乘飛機已不特別興奮了,總是一坐下便倒頭大睡。任我選,我會拿走那一捲毛氈,上面有我的體溫。

說起飛機紀念品,不能忘的,倒是一件往事。

話說中學時代,學校的合唱團每年都參加校際音樂節。一年一度的重頭戲,高手林立,人人磨拳擦掌,許勝不許敗。

走堂練歌、地獄式操練,不在話下。誰懂護聲妙法、誰有開聲良方,都不會吝嗇分享。進步了互相激勵、敗北了互相扶持,平日慣了競爭的同學們,突然團結起來,敵愾同仇,努力備戰。

對我來說,比賽的高潮,既不在演唱那刻,也不在宣布賽果那刻,而在比賽前夕。學兄學姐會把握最後機會慷慨陳詞,振奮人心。團隊上下聽得情緒高漲,誓要做一場精彩演出。

當年合唱團的大獎,外號叫「Cathay盃」。還記得學兄發言至尾聲,突然,煞有介事從懷中掏一隻國泰航機上偷來的水杯,激昂地說:「為了它,請大家奮力一戰!」

本來感動得眼濕濕的我們,忍不住哈哈大笑。隨後的比賽中,也發揮出水平來。

2011年12月16日星期五

百中無一

記不起是哪一趟出門,在酒店的電視裡看到《誰能百裡挑一》。

那是個配對伴侶的遊戲節目。玩法,挺有趣的。十位男生一字排開,等候女生輪流登場。女生私下選定最心儀的,卻不讓男生知道。然後,遊戲正式開始。

首先是自由發揮的環節。女生儘管把自己的喜好、性格、過人之處展現出來。男生在每一關都可以選擇離開或留低。可以想像,愈知得多,留下的人愈少。不一定是對方不好,不是自己杯茶而已。

接着,女方開出三個擇偶條件,不附合條件的男生,逐一徹退。七除八扣下,十位男生,最後通常只剩下一、兩個,而他們,又多不會是女生最心儀那個。

好戲,當然在後頭!未被淘汰的男生,可以向女生輪流表白,由女生選擇跟其中一個交往。

能夠過關斬將的,誠意可加,質素也不會太差。真情剖白,女的聽得動容,淚流滿面,主持人在女生情緒最高漲的一刻,柔聲問道:「你,願意跟他開始交往嗎?」

「不!」出乎意料地,大部分女生答得斬釘截鐵。主持人說的交往,只是交換聯絡而已,並非要立即成為情侶。然而,戰鬥到最後的男生,仍然得不到正面的答案。

為什麼如斯決絕?因為,如果接受了這一個,就不能走向最後一關:向原先的最愛表白。

於是,「最愛」重新登場,女生在他面前,說得聲淚俱下。結果?當然是反過來,男生鐵着臉說一句無情的「不」!如果他有意思,早就留下了,怎會等到現在。

這遊戲,很殘忍,卻道破了現實。愛情,並不是選最愛的人。而是在喜歡你的人裡,去選較喜歡的一個。情投意合,百裡無一。愛情,跟政治一樣,說穿了,不過是妥協的藝術。

2011年12月13日星期二

陳總的離開

離開,不難,把心一橫就是。找最好的時機、用最好的方式離開,最難。

牽手容易分手難。世上有很多快快樂樂的牽手,沒有多少高高興興的分手。

出世容易離世難。BB出世,舉家歡喜。有人離世,就算是笑喪,都沒多少人笑。

求職容易辭職難。加入一間公司,總是躊躇滿志。離開那刻,心情就複雜得多,尤其,當你身居高位。

趁順景,見好就收,該可贏盡掌聲,但,怎捨得走?反之,逆景中,最想走。但,一沈百踩,怎甘心遭棒打落水狗?如果,曾經大上大落,時機就更難拿揑。

對陳志雲來說,離開無線,不難。如何在祝福、掌聲中離開,則是智慧與耐力的考驗。

他不會在失意時離職,因為,結局不好看。再抱屈,都得捱下去。

後來以帶罪之身高調復職,更不能一走了之。謠言滿天,講多錯多。於是,一向演說流麗的陳總,選擇沈默。

他低調行事,迅速擺平了兩隻燙手山芋:與五大唱片公司的爭拗,以及來自王維基的挖角潮。在看官眼裡,訊息是甚麼?

最直接的聯想,當然是:大台沒他不成事,所以不得不提早復職。其他人馬,好打有限。陳總之才,絕非浪得虛名。

有才,自有人忌才。由此推論,官司上身,恐怕只因權力鬥爭。陳總未嬴官司,先嬴盡觀眾的同情分。

然後,事情一過,他毅然離開。有人說是兔死狗烹,有人說是功成身退。總之,好合好散,無人有把柄說陳總一句壞話。

高處不勝寒,人不能控制命運,只可擁抱命運。蓋棺,方能定論。陳總要為自己的大台生涯定調。際遇有高低,但我來得光彩,走得漂亮。大師的道行,自是無招勝有招。

2011年12月10日星期六

特首戰之戲假情真

跟朋友討論「萬千星輝頒獎禮」,想起的卻是特首選舉。

「你喜歡的一個,未必是最好戲的一個,更不一定是大台屬意的一個。係咁架喎,無所謂啦,玩玩而已。」友人一派看穿大局的口脗。

套用友人的邏輯,香港人最喜歡的特首,未必是最有執政能力的,當然也不一定是阿爺最屬意的。

香港觀眾最聰明的地方,是心中有數,甚麼是真,甚麼是假,也不介意以假亂真 。

視帝視后的結果,你有份投票,但無份決定,不打緊。踴躍表態、興奮討論就好,志在參與。

所以,當年曾蔭權說,市民無份選特首,有份收看電視辯論,都算是「參與」。

心態,像逛街購物。唔買都睇下、買唔起都睇下、無得揀都睇下。

又好比六合彩。不一定買,買了多數不中,但想像一下千萬身家,開心一下也聊勝於無。

邊玩、邊鬧、邊看,明知是假戲一場,大家當真來做。台下觀眾,有時比台上戲子更投入。

市民茶餘飯後論唐梁,競猜有之、批評有之、吹捧有之。這種氣氛,當年董建華參選時絕對沒有。但骨子裡,誰都明白是同一個遊戲。

我們沒有公義的遊戲,卻有很公正的傳媒。平衡報道、對等時段、候選選委一律暫停亮聲亮相……實行把小圈子選舉當普選辦。

97至今,市民經歷了好幾次練習,早己準備就緒,傳媒也一早熱身,真正的遊戲,卻遲遲未開鑼。香港就像一個不停考模擬試,又永無機會進試場的學生。

如果電視台頒獎,是對旗下藝員的嘉許,觀眾至少可監察他們的演出。特首選舉這台戲,到了揭盅市民都未必知道,候選人幹過哪些封功偉績。可憐我們,不過是對一場假戲熱情太甚的觀眾而已。

2011年12月7日星期三

關不上的門

梁振英在宣布參選的大會上,提及2003年向中央爭取自由行,當時領導人劈頭一句說:「我們這邊門一打開是關不上的……香港受得了嗎?」

梁振英說,他對紀律部隊充滿信心。我也一樣。然而,八年後的今天再回望,門關不住的,大概不是治安問題,而是城市面貌那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改變。

究竟一條街是不是真的需要三間「莎莎」?街頭、街尾、街中間,有時,還有第四間。

間中,我會到屈臣市買一百幾十元日用品,每次至少排隊半句鐘,因為國內同胞買滿一千元有額外折扣,一籃籃掃貨、一箱箱拖走,好浩瀚。

我曾經以為,商舖裡操流利京腔的顧客,跟說着蹩腳普通話的靚女售貨員在混戰,已夠震撼。但當走在街上,人頭湧湧,我都幾乎聽不到半句廣東話,才知高處未算高。

從前上環才有的海味舖,已蔓延至銅鑼灣。魚翅海味,打贏了茶餐廳,平民百姓連吃碟頭飯都少了選擇。

遊客喜歡香港,值得驕傲。然而,到了一個地步,市民的生活,都被遊客的生活取代了,城市也慢慢沒有了自我。

起初,別人為欣賞我而來。後來,我們的發展卻倒過來,投其所好,唯恐不周。

好比台上的戲子,起初被發掘,是因為某種獨有的氣質。然後,為了贏得更多工作機會 ,開始化濃裝、戴大眼仔、整容、隆胸……

任由受眾口味,主導個人意志。品牌大紅,城市大賺,從此也再沒有專屬自己的故事。

殖民地年代,有權的,都講英文。今日,有財的,都說國語。那種陌生,直教人有被「再殖民」之感。

如果新移民湧現,令人不安。自由行襲港,也教人懊惱。但經濟利益當前,唯有忍氣吞聲,留待曲終人散再細味那不能言表的傷感 。

2011年12月4日星期日

豬與狼的抉擇

自從有人把唐、梁比為豬、狼,大家都問,兩害取其輕,你要哪一個?

害,視乎是哪一種。甲之熊掌,乙之砒霜,有人寧願特首不幹實事也不要做壞事;有人寧願選個看不穿其心意的,也不要個不願動的。

選擇,又視乎閣下位置。如果市民是老闆,考慮很簡單,我手選我心就是了。

然而,這場遊戲弔詭在特別在好玩在老闆不是你。老闆是中央,市民充其量只是受眾。所以,問題不是「你要選誰」,而是,老闆選誰對咱們最有利?

我們都見過這些情境。公司裡,老闆請了個無能的同事回來。他天天發白日夢,不叫不做,逢做必錯,錯了還在傻笑。你跟他合作,氣得半死。

他卻自有生存之道。甚麼都做不來,自然甚麼都不用做。你巴不得炒了他,可惜不行,因為你不是老闆。你只可以捱義氣做埋他那一份。

相反,一個深不可測的同事來了。他不慍不火,凡事謀定而後動,掌握好分吋便長驅直進。你還在備戰,公司已變天。

唐英年連宣布參選都弄得倒瀉籮蟹,你說中央還敢不敢委以重任? 倘若重提23條,再有50萬人上街,唐唐如何面對?他連說一句完整句子都有問題,阿爺怎旨意他在推行大政策時情辭俱備,扭轉大局?

唐唐上場,阿爺甚麼都推不了、做不來,安安份份,當個甚麼都不幹的看守政府。香港市民,尚可苟且偷生。換了是梁振英,鎖定目標,手起刀落。責任他來負,後果市民擔,形勢更難預計。

如我是老闆,當然選個能幹的。老闆不是我,而且處處與我為敵,要個無能的就好了。這想法,很荒謬,是吧。再荒謬都不及上咱們的政治制度荒謬。不能參與,又要關心,遲早精神分裂。豬狼之笑,不過是聊以自慰。

2011年12月1日星期四

唐、梁的高下

武林大會總是如此開的。各門各派一字排開,無實際都有姿勢。一看裝束、功架、神態,就分得出是哪門子的人馬,對比鮮明。

是以當輿論都說,梁振英的助選團隊,及不上唐英年的星光熠熠。我愈發相信他選對了策略。

選舉的大忌,是跟對手太相似。致勝之道,是賣對手所沒有的。如果星級高人是賣點,那麼沒有賣點都可以是一個賣點。

「人窮志不窮」的故事、歷史老師的評語、傑出青年、弱勢社群的支持……要講的,正正是一個「走入群眾」的訊息。

當然,定好了訊息基調,也要平衡。所以,親權貴的唐英年竟選擇在深水埗宣布參選(雖然最後倒鴻籮蟹,還得回到港島的金鐘)。而梁振英,倒過來在會展搞了個架勢堂的隆重儀式。

究竟唐唐是否比振英更獲中央祝福?我有時思疑,其實二人都有祝福。因為,他們在中央眼中,其實是兩條戰線。

我同意周星馳說,唐唐並不蠢。一生平步青雲,蠢極有限。唸台詞口窒窒,是因為懶於練習。落區交不足戲,因為公子性格辛苦不得。這下好了,有人把他追得氣咳,中央也樂見他加把勁。

而振英,當然不只是隻「電兔」。他的目的地,是2017。過去幾個月,他的民望由排第尾升到排第一,再儲五年,要成為第一屆的普選特首,不無可能。由1997到2017,中央倘能成功安排自己屬意的人,經民主選舉誕生,還不是最如意的算盤?

五年,有很多變數。但有個根正苗紅的人,隨時作好準備,委實安心。從國家的角度看,無論那一場選舉,從不是個人榮辱的遊戲,而是整個大局的一步。大家不都這樣說嗎? 中央,其實真的不介意香港人有普選,只要,它能夠完全掌握選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