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1日星期二

毒舌與有所不為


《毒舌大狀》最好看的,不是子華神的林涼水,而是謝君豪的金遠山。

林涼水膽正命平,不惜得罪黑社會去幫無辜的人脫罪(同時為自己的狂妄贖罪)。流氓律師,施展渾身解數,把虛偽富豪打得落花流水。坦白說,人物設定比較平面,勝在大快人心,一定好睇。

但論耐看,金遠山倒更耐人尋味也更耐看。短短地,幾場戲,個性夠立體,每一步都合情合理卻又估你唔到。

如果林涼水有喜劇感,金遠山有的就是現實感。故事控訴制度之崩壞,交由林涼水操刀。控訴過後的創作意圖,卻見諸金遠山示範的出路。

金遠山所展現的,就是「人必須尊重制度,但制度也不可凌駕人」的精神。

因為尊重制度,所以討厭別人打矛波。既不受林涼水之邀跟疑犯對話,亦因發現鍾家作弊而請辭。但請辭唔啱規矩,最後繼續上庭。

然而,制度的原意,是服務平等眾生。若淪為大蝦細的工具,即本末倒置。盲從,就是違背良心。

「我幫你做呢場大龍鳳,不是我認同你,而是我不想俾天收。」金遠山最後一句,擲地有聲。只有他,才最理解,人離不開制度,但制度也絕不能汶滅人性。

不過,咁搞法,以後仲有無運行?

Well,仲要行咩運?生於亂世,唔駛下下走到最前做烈士。然而做人做了大半世,有所不為。關鍵時刻要對得住自己,對得住天地。總有後果,但又總不會餓死。這種風高亮節,其實,好多人,豪得起,或許也包括我和你。

2023年1月27日星期五

蛋黃哥與雞動哥


兔年初見報,祝各位動若脫兔,追夢趁早,別做龜兔賽跑裡那隻瞓過龍的白免。

追夢這回事,很弔詭,太hea不成功,太執着會落空,最微妙那個平衡是:降服。

兩個很近的新年之間,在蛋黃哥與雞動哥身上有所領悟——降服。

蛋黃哥看破世情,情願躺平。例牌反應:好累。口頭禪:人生就是隨波逐流。

對人生不積極也不抗拒,光接受。接受自己無選擇,同時拒絕枉死,否則不會在壽司店撥開小朋友的筷子;高空急墮時駛出蛋黃繫帶執返條命。

他一早明白自己的命運就是被吃掉變成養分,所以寧變料理也不要發臭。但,甚麼料理?最後峰迴路轉,成為頂級生蛋撈飯。原來,我的authentic self ,不作烹調,已經夠好。再次證明,人生真的不必勉強。

如果蛋黃哥夠過癮,雞動哥就夠窩心,同樣是降服的極緻。

雞動哥一出世,逢蛋認兄弟,逢嘢認阿媽。想要的,不過就是與生俱來的情感連繫。這需要,推動他走過千山萬水,不到黃河心不死。冷不防遇上烚蛋問他:見到阿媽,你會做咩?

Err……無諗過,就是想見,想她教我飛,然後一起在天上飛吧。基本得幾乎不懂解釋的,偏偏得不到就是得不到。

想搵阿媽的搵唔到,無諗過搵的卻碰上了。當雞動哥用「以肉身擋坦克」的姿態,擋住送雞的車,讓蛋黃哥母子重逢,自己的未竟之事,在別人的人生中完滿了。

不一定是想像中的結局,卻也是某種好結局。面對生命的際遇,心甘情願降服了,許多的空洞,也就不藥而癒了。

2023年1月19日星期四

中招之悟


2023一開,小女子就閉關,平生首次不見天日足足兩周,有趣的領悟竟不少。

悟之一:其他人係咪咁?

來到今時今日才中招,最大祝福是,已聽過無數過來人的經驗。無病癥,白擔心。甚麼「喉嚨像被刀片𠝹」,病癥對上了,反而安心。

愈發想起平日跟clients做coaching,clients總愛問:其他人係咪好似我咁?我通常反問:係唔係,又如何?

其他人唔係,徒然助長「哎全世界就我最慘」的小劇場。其他人係,自己所受的苦也不會少了,何必知道?

現在,中招了,才明白有人同病相連,雖不會少了苦,但多了安心。既然別人都捱過來了,自己也會捱得到,不是嗎?

悟之二:焉知非福,事在人為。

禁足無法外膳,一直居高不下的體重,終於跌穿樽頸位回落至正常BMI水平。可見非不能也,實不為也。一日三餐全數清淡飲食,出關後Keep唔keep到先?嗯....就快過年,再算。

悟之三:每個轉變都是一次reset。

被困睡房,索性執房、清衣櫃、洗廁所。順便從頭檢視生活,多少習慣早就變了,物件卻仍賴在老位置。挪移一番,格局就手了,新一年更易重新做人。

生病有時,康復唔知拖到幾時,明明人已沒事,卻仍是天天兩條線。忽然想起,困了這麼久,就算人已無病,房間都肯定充滿病毒。把心一橫,趁家人外出,打開所有窗,清洗所有床單被鋪衣服,果然變回一條線!有時,人生之reset,不過就是——離開那個toxic的環境。

2023年1月15日星期日

Homecation


2023年,一開波,宇宙送我第一份大禮:Homecation。

看準我閒不下來的朋友預言:恐怕這homecation,很快變成「working holiday」。

哼。才不會。難得一生人一次(希望是)中招休假,要好好感受箇中歷程。

煲劇吧。幾乎大半年沒看過Netflix。平日心緒不寧,目錄翻來翻去,只覺無嘢好睇,瞓覺好過。如今,心靜身閒,竟覺得,是旦揀乜,都好似幾好睇。

查實無關戲好看否,而是人有沒有burnt-out。腦袋超負荷到一個點,連15分鐘的一集劇都無心力盛載。素來賞花不難,賞花的雅興才最難得。煲劇亦然。

朋友的預言,中了一半。起初,除了甩不得的事(例如交專欄稿),能停的工作都全停了。

後來閒着沒事,就隨心幹點活。這個不慌不忙的節奏,原來好爽。都說我從不討厭工作,只討厭太多工作。

每晚飯後,就預備休息。日入而息,本是常理。但仔細回溯,由當年打工到現在炒散,都從•來•無•發•生•過。自以為不出門也就不放假、burnt-out了才三年的我,對不起,畢業至今,已burnt-out了23年。我欠自己很多。

若說生病是祝福,最感恩莫過於程度輕微的各種不同病癥,輪流登場,而非重鎚一齊來幫襯。既不難承受,且令每天身體素描的靜觀修習變得豐盛。睇住個病全身周圍走,其實幾過癮。

兩周轉眼過。人生由 pause變回play那刻,踏出街抬頭望向灰濛濛的天,竟覺眼前風景,從沒如此亮麗過。

2023年1月11日星期三

默書的惡夢


朋友的兒子,去年九月跟好友升上不同中學。中一仔,櫈都未坐暖,就默書了。

一課書,數百字,數十個新詞語。好友寫錯十個字,每個扣五分,肥佬了!12歲人仔,當場崩潰,事關一生未曾肥佬(小學時代長期名列前矛)。幾個月內,默書固然無得停,加上開學諸事不適應,開始見精神科醫生。

兒子的學校,類似的課文,安排是這樣的:每天自選背默十個詞語,一連五天,直至默光所有詞語為止。

一班初中生,磨掌擦掌,有得揀,最好玩。先默十足把握的,首幾天攞滿分。之後幾天較要花功夫,但範圍小了,負擔輕了,游刃有餘。如是者,幾個月下來,開朗了、自信了、淡定了。

常說學童讀書壓力重,考試萬惡,其實不盡然。先不談考試,光看默書。默不默,不是重點。為何默?如何默?意義和目的是甚麼?才是關鍵。

兒子的經驗:默書,是手段。過程,是詞語的累積。知識增長,是結果。自信,是副產品。

好友的經驗:默書,是手段。過程,是分數的扣減。默完書,是結果。自信崩潰,是副作用——人人都捱到,你唔係捱唔到吓話?!

但,為甚麼要捱?書,總要默。然而一課書,默完就過。箇中建立的自我形象,卻會跟一世。

教育的終極意義,除了傳授知識(讀過的你今天還記得嗎?),就是建立自我價值。在設計教學流程的過程中,若我們稍為顧及當事人的心理歷程,一點小改變,效果或許已大不同。

2023年1月7日星期六

搣甩打機癮


初中男生去年出國,趁新年回港探親,順道來橋牌課探班。

「你好嗎?」我問。三個月不見,他看來沒甚麼改變。「我呢幾個月都無打過機。」他劈頭一句的「近況」。

「Really?」打機一直是他至愛。「對,幾乎沒想起過,好奇怪。」

「我發覺我其實不喜歡打機,只是不喜歡不打機就otherwise要做的事。」我腦筋轉了轉才聽得懂。

「即是,例如不想溫書做功課,就打機。不想聽爸媽嘮叨,就走入房,喺房無嘢好做,咪又打機。」

「在外國不也一樣要溫書做功課?」我問。「嗯,不一樣。」

他說,至愛的功課,叫「自由筆記」。無格式,無要求,無限制,畫圖或寫字,虛擬或實體,愛怎樣就怎樣⋯⋯更妙的是,這功課,要做,但不用交!

不用交的都算功課?「老師怎麼放手也放心你已學懂他所教的?」我問。

一定懂。他說。以最愛的科學為例,在香港,老師示範一次,大家抄完雞精筆記就下課。在外國,每人都有機會親身做實驗,「唔識做到識」,之後再按自己的理解做筆記,格外入腦,考試測驗攞滿分,超滿足。

返學的日子不打機,放假更不會。「愛去哪就去哪,愛幹嗎就幹嗎,連自由都有了,還用打機?」小男孩笑笑口總結:「原來,當一個人找到自己的天地,根本不想打機。」。

打機,不是興趣,只是逃避。要搣甩打機,跟戒掉所有成癮活動一樣,先處理空虛的源頭,撫心自問——其實,我愛不愛這樣生活着的自己?

2023年1月3日星期二

窄路會夠微塵過

習慣年尾看窩心的戲,來個好結尾。年頭反而愛看沈重的,為未來一年定調,路走得沈穩點。先苦後甜,人生要是如此也不錯。

《窄路微塵》用窄哥的視點講故事。「地方污糟咗就要有人去清潔,抹乾淨隔一排又污糟返。」——儼如薛西弗斯推大石的「清潔版」,當中卻沒太多無力感,倒有種「反正就算徒勞也要把事情做好」 的純粹。

既是情節,也是隱喻:清潔vs骯髒。有所不為。客人不會分辨溝淡了的清潔劑,「我分到嘛!」 在骯髒的大環境中,潔身自愛,有無人知?自己知最緊要。

有所為。最後地下那攤嘔吐物,早已輪不到自己管,但就算並非份內事,都要過到自己嗰關,有些標準,是要到的。

「個世界X,唔等於我地要做X人」。不X,是怎樣?就是對專業與誠信的堅持。不求被看見,只求心安理得,也就無所謂徒勞。

不X,也是——似返個正常人。惻忍之心,人皆有之。「我地呢啲一粒塵都唔係既,個天唔係成日睇到我地架,不過唔緊要丫,我地睇到對方咪得囉。」

因為睇到,所以心軟,然後連結。Candy貪小便宜,但也不過是殘酷現實中掙扎求存的人。窄哥一次又一次幫助她,非因認同她,而是出於明白、諒解與憐憫。

多麼艱難都堅守誠信與憐憫,何嘗不是一條窄路?但搞不好正因微塵夠渺小,窄路才剛好夠過。很喜歡最後那一撇留白,很真實。厄運不會輕易離去,但人也死不去,反正,一直走下去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