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8日星期五

嘅、呢、噃、啦、掛、囉、啫

現代人說話詞匯愈來愈少,助語詞卻愈來愈多。「嘅、呢、噃、啦、掛、囉、啫」之類,俯拾即是。

廣東話的精髓是助語詞往往比詞匯更重要。譬如我們常掛在口邊的「OK」(噢,嚴格來說這根本不是廣東話!),玄機都藏在尾隨的助語詞上。

「OK啦」是指還可以,過得去;「OK掛」即有點存疑,聽到此回應,應知道「OK掛」其實等於「唔OK」;「OK嘅」(「嘅」字呈低音拉長兩拍),即是勉勉強強,沒選擇之中的選擇;「OK喎」最正面,即很不錯,值得積極考慮;如果配上對方一個意外驚喜的表情,往往還有着「虧你想得出,果然好橋!」的潛台詞。

說話方式也反映年紀。在街上聽到「即係唔係咁樣樣個囉」等說話,通常出自十多二十歲之口。習慣成自然,助語詞替代主語,大安旨意「你明嫁啦」!青春活潑帶點嬌嗲詞不達意還可接受,幾十歲人還「這個囉」、「那個囉」掛在口邊,聽得叫人起雞皮,心想:「即係咁樣我都冇乜信心唔知聽你講好唔聽好囉!」

更極端的例子,連助語詞也省掉。最近去一個電影試鏡,對手的角色是典型電車男一名,對白依次為「嗯?」(好奇)、「嗯。」(悶納)、「嗯……」(遲疑)、「嗯、嗯嗯」(不耐煩)。幾頁紙的劇本,台詞每句不多於三個字,角色卻活靈活現極了。的確,年輕一代的朋友,只用單字甚至不用說話表達自己的人不少。

有一天,可能連標點符號和情緒都省掉。無聲勝有聲。或者,都OK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