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理性推論:辭職當自由人,下一步就是成立公司。
最現實的理由是,某些工作不能以個人身分去接洽,只可用公司名義去競投。另一個原因,關乎自我形象。哪怕是one man band,當個「行政總裁」總比無名無份打游擊安全。而且,有了班底,生意才有擴充的可能。單打獨鬥,規模始終有限。
自由人,不愛盲從,卻有很多主意。創業,似是自然而然的一步。不過,還得撫心自問,「做老闆」是否適合自己的個性。
喜歡弄權的人,坐上管理位置,對被管的人是個悲劇。沒興趣行使權力的人,突然變成老闆,對自己是個諷刺。
自由人不喜歡委身一個架構內,每天循着既定規律工作。當上老闆,不但要努力建立一個系統,更要以身作則當糾察,豈非天大玩笑?權力,也是一種枷鎖。
除了階級之差,還有工種之別。不少自由人熱愛前線工作,以第一身去觀察、接觸受眾的喜怒哀樂,進入其內心世界,享受一刻心領神會的共鳴。
那是一種不能量化和刻意規劃的感性體會,一個既個人、亦很大眾的經歷。相比身處決策位置的理性運作,思考模式截然不同。這就是為什麼,經理人與藝術工作者、監製和導演,甚少是同一種(甚至同一個)人。
自由人的最大矛盾,莫過於希望有人在大後方把工作安排好,讓自己專心在前線闖。然而,一個只愛交貨不愛管理的人,其實最適合打工,結果再次掉進不斷重複的機械人模式。把心一橫當老闆麼?「打骰」又不是自己那杯茶。也只得接受幾頭不到岸,且看且走。
1 則留言:
只可以公司競投,這未免有點不合理和奇怪。
社會很多規矩也是這樣,叫人丈二金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