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1日星期四

無「胃」孩子(下)

續上回,學生 F天生過目不忘,然而次次考試不合格,因為他是這樣作答題目的:

問:為什麼作者在文中提及xxx?
答:因為作者要在文中提及xxx。

問題本身,就是答案。讀課文如是、看閒書如是、下棋如是,連玩,他也如是。

話說某次我請他看話劇,幕下,我問他,幾個角色之間有啥關係,他又是本能地把劇情向我覆述一次,信心十足的以為已經回應了問題。

我搖頭,慨嘆他所有接收過的知識,丁點沒有消化過,便原原本本的再輸出。就如一個沒有了「胃」的身體,吃得快、拉得多,養分卻從沒在體內逗留過。他的思考模式,就是不思考。對他來說,課文,不過是「一堆文字」,而非有組織有結構有鋪排的「一篇文章」。

無巧不成話,後來我到過F的中學演講。同學異口同聲說,升上中學,試題大都變了「open-ended」。以往一條十分題,只有兩分要自由發揮,現在七、八分都靠分析。我想起F,也就不奇怪小時了了的他,為何現在成績一落千丈。

在我替他補習的日子裏,我告訴F媽媽,我不會教他艱深的學術知識,只會事無大小一律窮追猛打﹕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直至他自發提出解釋為止。

在這個愚公移山的工程下,F總算由「直腸直肚」,演進至有限度消化了資訊才出口。當然,與同齡孩子相比,仍是差之甚遠。

幾個月後,我沒有再替F補習。因為F爸爸把他送進了一間年中無休的學店,每天下課進補四小時試題操練特訓。F爸爸說,F已經十四歲,奢侈不起由基本的「為什麼」學起。

後來,我偶然地碰上F。他,仍是一臉不吃人間煙火的樣子,向我微笑,說一切安好如舊,學店照上,進度還可以。因為那裏,有很多「標準答案」。

5 則留言:

Joyce 說...

可惜了這個孩子.
是社會還是父母太急功近利?

Rico Lee 說...

可恨F的父親根本沒有遠見,拿出勇氣真正面對問題,日後要補救時就太遲了。

雪山飛狐 說...

可悲的是F的家长以为背仲能力就是成功之道. 一个有过目不忘的有潜质孩子就这样被糟蹋了.

Unknown 說...

多可惜。F的父母如果明白到,社會是為孩子而存在的,而不是孩子為推動社會而造,就會像愛迪生的媽媽一樣,帶回家自己教。
難道父母根本不明白孩子只有Hard Drive而沒有Processor?這是父母愛的盲點嗎?

Frostig 說...

天呀! 

這樣「愛子深切」的父親親手毀了這個孩子了~  

這個選擇,實在是下下之選,害了他的一生了!!!都說香港人短視,連「教育」都不願意等,難怪學校都要變成工廠。  

很可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