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7日星期二

一樣鐵飯碗養百樣AO

「AO離職潮,是問責制惹的禍?」

老實說,這些問題,我是很怕很怕去回答的。

一則,我實在不認為,自己有何資格代表自己以外的AO(準確點說,是前AO)說話。偏偏提問者,又非常着意從一些個人意見,去輕易推論出廣泛的整體性。

二則,每一代、甚至每位AO的離職,各有前因。倘認真討論,我覺得至少問為何離職前,先要研究入職的心態,以後背後的社會環境。

五十歲和廿五歲的政務官離職,理由已可是天壤之別。

港英時代,港督主力外銷香港(比綽號「孤獨推銷員」的曾蔭權貨真價實得多),管治實權落在廉潔而高效的AO團隊上,加上群眾較被動,施政阻力少,尖子的優越感,不言而喻。

回歸後,港人希望當家作主,要求日高,社會氣氛變得緊張,政府以守代攻,管治文化不可同日而語。加上架床疊屋的問責制令前途黯然,見證着時代變遷的AO,感受之深,年紀與之有一大段距離的我,只敢想像,不敢斷言。

反觀我們的一代,問責制前後加入政府,仕途頂多止於常任秘書長,是早知的事。無期望,也就不會失望。只願在任何位置也刻盡綿力服務市民,同時自我增值,他日是去是留,已是後話。

在舊日,莫說AO,普通一份工也可打一世。今日,鐵飯碗又如何,沒闖過,青春枉過。在尋覓自我的過程中,人去人留本屬平常。離職,未必因為做AO特別氣餒,也不見得外面的世界份外精彩。然而時候到了,別了就是別了,對昔日的少林寺,永遠感激,但眷戀已不必。

政府工留不了人,是全球的趨勢,豈只香港?總相信個人決定的背後,時代因素不比制度的決定性少。當然,小女子的一點觀察,也絕不代表所有AO的立場。

3 則留言:

g 說...

同意"架床疊屋的問責制"呢句,尤其睇到好多由公務員翻閹,便覺失笑(兼無聊)。

AO走,我覺得係個人因素大於制度因素。最難走的,係介乎SAO和 PAS中間,出面去邊度找咁既人工,又未夠高級轉去公營機構。問責制令ao士氣低落..我覺得似係一些阿茂阿壽的所謂時事評論員穿鑿附會多,又,如果一個AO真係咁諗,我會好驚,因為佢真係失卻一個官應有"為人民服務"的風範和胸襟,小家子到。講真,局長個個風格唔同,有人捏得緊有人鬆,常秘係唔係無發揮,睇你識唔識走位和修為..時代唔同...我覺得市民對政府的要求亦高左.可惜我睇唔到呢個政府有幾高瞻遠矚.

Rico Lee 說...

Re: g
「可惜我睇唔到呢個政府有幾高瞻遠矚」

我不惜得罪博主也要道出這個真相:AO們是出色的執行者,但不見得是有膽色、高瞻遠矚的戰略大家。你對由AO出身的有這樣的期望,未免是緣木求魚了。

g 說...

你覺得好arm,其實某程度你講出我一直想講既野,"AO們是執行者,多個係高瞻遠矚的戰略家"。其實(其一)問題係AO專業知識唔夠,不過呢個已經係一個老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