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十二局,處理上百個議題,全部有機會在筆試中出現,範圍如斯闊,怎麼教?怎麼學?
對對對,所以如果導師用「貼題目」的方式去教,學生抱着「上雞精班」的心態去學,我猜,結果凶多吉少。
同學都說,當年A-Level的作文考試分數還不賴,怎麼應試AO屢戰屢敗?
A-Level要求的,是觀點清晰、文筆流暢,就題目發表意見,加些例子解釋就是。
反觀AO,個人見解不是不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理解每個議題背後所有持分者的意見,繼而分析、整合出一條社會大眾接受的出路,並為當中未被照顧的組群,提供補救措施。考試要求的,就是有條不紊地呈現這套思路。
而大部分同學,往往在第一步──找出持分者──已被難倒。
課堂上的真實例子:假設豬流感肆虐歐美,香港暫未有確診個案,試就港府應否實施拒絕外國人入境的政策,分析利弊並作建議。
議題牽涉廣,持分者很多:公私營醫療系統、入境部門、市民大眾(包括老弱稚童、家長教師等)、工商界、旅遊業、服務業、運輸業、金融業,及至鄰近城市、世界各國、世衛組織等等的反應,都不容忽視。
同學列出的持分者,大都只有零星三、兩個。首當其衝的醫療系統,最後才有同學提出,而她,是一位藥劑師!入境處的人手編配,也只有隸屬紀律部隊的同學關注到。
問題,清楚不過。同學們在自己的專業裡,埋頭苦幹。由是審視政策即時聯想到的,也是對所屬範疇的影響,此外就較難想像。
究其原因,大概是咱們的教育制度,一直都不鼓勵涉獵。而AO要的,卻是通才。每念及此,我就覺得成年人為何要「學考AO」,跟年輕人為何要學通識,道理,如出一轍。(待續)
1 則留言:
「整合出一條社會大眾接受的出路」
其實,一條社會大眾接受的出路,係唔係真的等於最正確的路向?
如果,一半人支持,一半人反對,政府又應該用什麼準則去作決定呢?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