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教的是通識,幾乎每位同學都曾問我這條問題。當然,潛台詞是──愈少愈好。
其實,我也相信「讀多少」,並非最重要。反而「如何讀」,才把學生分了高下。
真人真事。我問學生:「為什麼政府沒資源應付長遠醫療需要?」學生答曰:「因為嘥晒啲錢出糧比副局長同政治助理!」
「為什麼醫療開支大?」「因為內地大肚婆來香港生仔,搶晒我地啲位!」
「為什麼醫護人員壓力大?」「因為傳媒小題大做,唱衰佢地!」
這些,都是學生讀報「讀」回來的。口脗熟口熟面,邏輯性卻接近零。
官員說的、社評說的、專家說的、輿論說的...東拚西湊,就成為了咱們對事物的「見解」。
胡亂借用,咱們根本沒把當中關係想通。想不通,便再報讀,愈讀愈不通。明顯地,有些答案,是不可能在報章上找的。
報章,大都集中報道當天的事。而學生需要的,卻是由零開始探索問題。當中的補白,靠的,其實是「常識」。
為什麼有醫療開支?自然是有人生病。為什麼愈來愈多人生病?若非意外,自然就是人口老化。為什麼政府負荷愈來愈重?君不見私家診所開工不足,明顯是公私型醫療分配失衡。
因為是「常識」,不夠特別,成不了「新聞」。然而這些前設,卻是理解新聞的重要基礎。
醫療融資、醫療劵、藥物名冊、急症室收費等議題,都必須放諸特定社會處境,才有意義。是以讀報,必須結合思考和觀察。不然,那不過是不求甚解的鸚鵡學舌。
睇報紙,幾多份先夠?我會說,如果你有一小時,最多花半小時讀好了,剩下的時間,想想所讀的,道理在哪裡,各家之說脗合否、矛盾否、你又同意否。肯堅持的話,一份都己很足夠。
6 則留言:
google search keywords like "Japan Italy aging government medical expenditure" create quite a lot of raw data for further analysis.
lots of hk people (no matter they are children or adult) are very lazy using their brains to run raw data. they simply copy the quick & dirty answer from media, esp. most low quality hk chinese newspapers.
筆者,你說:學生需要的,卻是由零開始探索問題。當中的補白,靠的,其實是「常識」。
不過,如果連報紙也偏頗不夠中肯,我又可以看什麼去增進「常識」呢?
Good!
Well said!!!
我諗D學生GEI答法係純粹搞GAG姐,都幾有創意
http://www.goodreads.com/author/quotes/1655.Mark_Twain
"If you don't read the newspaper, you're uninformed. If you read the newspaper, you're mis-informed."
— Mark Twain
1.通己達人,是古往大教育家的理想.
2.中醫:上醫...上醫... http://hk.myblog.yahoo.com/kwankunghkg/searchblog_art?p=%E4%B8%8A%E9%86%AB%E6%B2%BB&my=1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