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並不是每件事情都需要新鮮感的。
例如,婚禮的誓辭。無人會因為古往今來太多人用過,就覺得必須改它一改。
又例如校訓。就算經歷了幾百年,也沒有人為了要搞些花樣而換了它。
時代和環境會變,但我們都不怕誓辭或校訓脫節。寫的人,通常懂得大而化之,內容恆久而合用。
就像「無論貧富順逆,健康或疾病都會愛護你、敬重你」之類的說話,任何年代都受用。
有些東西,我們不會嫌老土,反而很需要這種老土。因為老土象徵一個承諾、一份信念、一種堅持。
所以,當有人說,六四集會只是在食老本,廿年來燭光晚會的型式早已被「消費」掉,是不是需要引入一些新元素?我只覺得,不是所有東西,都需要一個「市場」角度的。六四的本質,是悼念。正如去喪禮,我們會不會因為沒有新角度而不參加?
以往的口號:「平反六四、追究屠城責任、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其實是蠻有意思的。
四個步驟,每一步都意義深遠。由還學生清白,到釐清責任,探討政制,然後建設新秩序,「路線圖」是很清晰的。
今年改為「愛國愛民,香港精神。平反六四、永不放棄 」,看官先不用感冒,因為上述路線圖,也可以是出於愛的。最大問題反而是,新版本太似廣告口號,順口但欠份量,甚至會另人想起夏韶聲主唱那首廣告歌。
因為一句口號而杯葛集會,值得嗎?悼念各施各法,但無可否認,燭光晚會的確是最有影響力也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我討厭新口號,但去不去集會,無關乎一個口號。因為,一年一度燭光的意義,早已長存心中,何用言傳。
1 則留言:
24年了, 有什麼實際效果呢 ? 中國更民主, 香港更民主嗎 ? 不要自我陶醉了, 那個愛國口號只是觸發點, 不是杯葛的原因, 定期喝心靈雞湯, 是各人的自由, 但不要把不悼念的, 或不參加支聯會搞的那一個集會的人, 說成冷血或用愛國棍打死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