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罷《HIM》和《HER》。
有趣的,不是同一故事男女大不同的角度(老實說,在這一點上,電影有點眼高手低,《HIM》比《HER》沈悶多了,不看也罷);也不是那條愛情線;而是,愛情背後那個更大的命題──逃避。
她問老爸,怎麼你跟媽的婚姻,能維繫這麼久?老爸說:「當你認為,有些時候,逃避明明是最合理的做法,那反而不要逃,就可以一世了。」
說得多易。但逃避,往往是因為痛。痛,因為不懂。老爸也說:「悲劇是他鄉,我們都不懂得跟當地人對話。」
兒子夭折。他痛,於是把嬰兒衫藏起,便若無其事叫中式外賣。她也痛,用盡方法解脫:離家出走,企圖自殺,躲回娘家,不許任何人提起兒子。合該相濡以沫的兩個人,各自承受不能言喻的悲痛,到了某個情緒位,只能各走各路。
我們總以為,逃避即放下,丟淡即療傷。事實卻是,逃避不過是自我懲罰。那些被掃進地毯底的片段,某天你好想找回來,已經記不起。她萬沒想過,朝思暮想逝去的兒子,有一天,竟然怎麼想都想不起他的樣子!
傷痛的出路,是甚麼?許久之後,她和他終於第一次去談兒子。她哭崩了。他也哭着告訴她:「兒子有妳的臉、眼睛、鼻子、他跟妳一模一樣。我愛他,就像愛妳,愛得不得了。」那一刻,兩個人終於重新擁抱。生命的遺憾不能追回,但關係的裂痕,可以透過雙方打開了的心去修補。面對了,心結就解開了。
戲中那充滿睿智的教授說:「我們總以為,逃避,是離開一陣子而已。但真相往往是,你將永不再回來。」逃避像吸毒,會上癮。解鈴還須繫鈴人,消失了,還是要回來。兜兜轉轉,遺憾,面對了,也就放下了。面對,就是重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