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平,蘋果的蘋。平凡的蘋果,對生活,還能有甚麼期望?
「辯論X戲劇X通識」課程的結業演出,籌備一年,終於圓滿落幕。今年的主題是「貧富公義」,同學仔由議題研究、政策辯論、人物採訪、撰寫劇本到粉墨登場演出話劇,並帶領演後坐談會,都是落手落腳親力親為去炮製。
如果人生也是場戲,導師只是同行的配角,引導孩子去表達他們最想講的。那麼一整年的研究下來,孩子感受最深的,又是甚麼?
孩子說,香港地,貧窮,是種兩邊不是人的兩難。基層勞工,日捱夜捱,勉強開飯,但已經犧牲了所有,包括家庭關係、作息平衡、時間、健康等等。索性拿福利?福利頂多解決燃眉之急,不能助你脫貧。打工呢?死做爛做,向上流動卻遙遙無期。子女努力讀書,不一定能上大學。就算能上大學,也不一定平步青雲,卻肯定背了一屁股學費債。出路是什麼?想不到,看不見。
孩子說,當貧富懸殊走至極至,機會只屬於坐享資源的人。會幫助基層的,只是基層。在那個密不透風的地獄裏,感受相濡以沫的扶持,已是他們所能期望最理想的現況。
故事裏媽媽對女兒的關愛,體現於每天為她預備的一顆蘋果。媽媽所能負擔的,就是一籮籮街市賣剩的爛蘋果,然後用超凡的刀工,挑走壞掉的部分。在女兒眼中,這個「一岩一慚」的東西,卻是世上最美的藝術品。
媽媽在酒樓當洗碗工,眾員工窮得褲穿窿,連讓家人去看私家醫生都付不起。好姐妹仗義籌旗,我甚麼都沒有,但我付出我的所有。一家人,整整齊齊活着就好。
你是我眼中的蘋果,我們卻是他們眼中的爛蘋果。蘋果本來是最平凡的水果,卻也美味而且營養價值高。是誰摧毀了蘋果的本質?令好蘋果變成爛蘋果?這是孩子們最想叩問的問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