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6日星期三

先做好人再讀好書


課室內,天真瀾漫的小朋友在分組準備習作。

轉數高、口材好、手腳快。大人們暗暗讚嘆,這一代的細路仔,質素真不賴。

每組輪流發表,最後互相投票,選出最優秀的組別。其中一組水平明顯最高,另一組明顯落後,其餘質素中等,猜猜最後哪一組勝出了?

結果揭盅——最落後那組,竟然全取所有票數,大熱勝出!

怎麼可能?!同學仔沾沾自喜解釋,為了確保自己的贏面,就不能增加對手的勝算,把票投給最差的一隊,就最穩陣!

我認,我土,但我真的不能接受,年紀小小已經機關算盡。何況這不是個別例子,同行都說,這些投票結果,見怪不怪。

同學仔反問,策略性投票,有何不妥?又沒有犯規。我說,不犯法,不代表合乎良心。

大人不也常作策略性投票嗎?對,例如選舉中的棄保策略。但是,管治理念是一種價值競爭,本質是「剔除性」的。課堂上的投票,本質卻是「鼓勵性」的,目的是對表現良好的同學予以加許。

他們似乎聽不懂。我有點沮喪。最基本的德育,都是有理說不清的。為了贏,無所不用其極,不覺得耍手段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擅於打敗對手,吝嗇於鼓勵別人。孩子們在如此氛圍下成長,教人心痛。

有朋友曾說,他聘請員工,第一選人格,第二看態度,第三才是才能。我卻想,一個人的品格,面試、筆試都測不出。時窮節乃見,太多人因為能力而獲聘請,因為人格而被請走,

但是,每個孩子在踏足社會前,至少有十二年時間在校園渡過,甚麼質地都無所遁形,要教要育都相對有空間。可是孩子們卻一代比一代聰明卻也更有機心,究竟是哪兒出問題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