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4日星期三

DQ這張牌


311補選後,民主派原有的四席,只剩兩席。輸了,要認。但對於坊間太多所謂分析,實在不敢苟同。

首先,有人說,民主派失掉兩席,是自己的問題,與人無尤。如果這是一個普通選舉,我同意。但是,這是因為DQ而衍生的補選。政府強姦民意,原罪在它,不在民主派,搞清楚。你在街上遭打劫,無力搶回錢包,不是賊仔錯,是你錯?有無搞錯?

其次,選舉結果一出,民建聯前主席譚耀宗說,「證明民主派反DQ這張牌,唔work」。事實,當真如此?

世上有「對照實驗」(control experiment)。在一個實驗中,一些因素被改變,其他維持不變,得出的結果會反映該些特定因素的成效。

今次補選,哪些因素改變了?一、宣傳期長變短。港島區更因為周庭被「DQ上再DQ」,區諾軒埋門一腳才報名。二、熱處理變冷處理。三、民主派的參選人,對比陣營內某些政治明星,知名度不算高。

唯一不變的,是甚麼?候選人對民主理念的堅持(即「反DQ」)。結果,靠着這個唯一的因素,近四成投票率當中,逾半市民選擇了民主派。

這個推論,高度脗合現實中的觀察。311那天,筆者不少朋友,遺憾地,都無投票。唯一會投的,不為甚麼,只為反DQ。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DQ牌」不奏效,而是除了極奏效的「DQ牌」之外,為甚麼咱們已經無牌可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