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2日星期日

快活也是慢活


近年流行講「慢活」,而我一直存疑,何謂慢活?

動作慢一點、工作少一點、空間和時間多一點(下刪一萬字……)總之「唔駛做」,就等於慢活?咱們眼中哪些慢活族,又是否真的「唔駛做」?抑或只是我們隔離飯香的想像?

去年,認識了Steve。三十來歲,放棄做金融,去跑馬拉松。短短數年跑遍七個極地,成為香港首位大滿貫選手,還成立了非牟利機構,推動傷健共融極地同行。

在別人眼中,他是典型「搵夠上岸」的例子。實情卻是,今天的他,無車無樓,一家三口一條狗,反樸歸真,過着一切從簡的低消費生活。

但他,丁點不慢,甚至比從前更忙。巡迴講座、籌款、搞活動、練跑,無時停。然而他說,慢活,跟快慢無關,關乎「享受過程」。享受當下,就是慢活。前設是——「做人不要太貪心,認清自己最想要甚麼。」

近日,也認識了Hercules,上屆發呆大賽冠軍。廿來歲的大學生,同時做老闆,創業推動放空文化。

擅長發呆,習慣放空,理應有點慢。然而此君說話像急口令,日程密密麻麻,追夢那團火可燒死一個森林。我問,你這麼chur,還能算慢活?

他說,慢活的精髓,在於體驗生活、感受生命的一切。那麼,很chur地做熱愛的事,不正是體驗和感受的一種方式嗎?

究竟,龜速而麻目地行屍走肉,跟搏晒命地活在當下,哪一種,更慢活,也更快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