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0日星期六

魚愛


大男孩跟我分享Rabbi Dr. Abraham Twerski的故事。

Rabbi問正在吃魚的年輕人:「Why are you eating that fish?」年輕人答:「Because I love fish!」

Rabbi說:「你愛魚,所以你把牠抓離水缸,宰了牠,煮了牠,吃了牠。你不愛這魚,你只是愛這條魚填補了你的口腹之慾......」

Rabbi以吃魚比喻愛情。 我們都沒愛上對方,只愛上了對方給我們的滿足。所以,我們真正愛的,是自己。那魚,是self,又稱selfish。

大男孩說,這故事令他延伸思考:只想被滿足,不是愛;太想去滿足對方,也非愛。

例如無私的父母。不為私慾,只「為你好」。於是有了你要這樣那樣的期許,前後左右的改造,不得不從的大道,直至孩子都認不出真正的自己了,然後色香味區全的魚上桌,但魚的心臟早已死掉了。「明明很愛呢條魚,最後整死左條魚」。

我回想起跟家長們做coaching的過程,「為你好」的意識,揭到最底層,到頭來,原來也連結着自己潛意識的慾望。

慾望來自未竟之事的遺憾,又或久遠的傷痛。想當年我明明可以咁咁咁咁。今天絕不要在子女身上案件重演。

未發生,先擔心。恐懼天天發酵,轉化成對孩子的催迫,卻徹頭徹尾沒為意,慾望是自己的慾望,遺憾畢竟也只是自己的遺憾。而眼前的孩子,是另一個獨立的人,其實沒有你那終年積雪的心理陰影。

魚愛,是余愛?或愚愛?返回基本步,先為自己溶雪,愛與被愛原來沒想像中難。愛情如是,親情亦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