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歲那年,獨自穿越美國幾個城市。紐約地鐵站內卡式機處處,囂張地播著搖滾樂,憤怒青年扭臂扭腿說著粗口穿梭人潮中勁歌熱舞。單身少女左閃右避無聊搭訕,最後學精了,混在穿套裝高跟鞋的美國婦人中掩人耳目上車下車。
在巴黎言語不通,為省錢在市中心外下榻。華人女子出入惹人注目,老想著如何變身「本地人」,靈機一觸把超市膠袋留起,每晚挽著它,果然異樣目光像歸途上的街燈般愈來愈少。
在日本與友人截順風車旅行。車停下,借故問路鑑貌辨色,憑直覺判斷對方是否靠得住。原來最安全是找一家三口的車,在後坐一左一右逗著嬰兒說笑到終點。間中被車主回罵「沒腳走路麼?」真的賭氣走了,才知道自己的氣力還真不賴。
畢業旅行,四個五呎左右的香港女子勇闖平均身高一米八零的俄羅斯。吉卜賽小孩滿街跑,典型偷竊手法是蟻多蓋死象,小手防也防不了。一行四人唯有田字形布陣,前頭兩個包放背上,後面兩個把包繫在胸前,邊走邊一眼關七,竟然萬無一失。
我是那種到了十五歲都不淮獨自下樓買雞旦仔的溫室女孩,苦苦哀求才拿到孤身出門的通行証。一路上冒了不少險,驚心動魄得很。但日子久了,行李愈來愈精簡,警覺性愈來愈高,進退分吋也拿揑得愈準。
眼見今天的學生,十歲不到跟家人遊遍五湖四海,二十歲了卻沒獨自去過一條陌生的香港街道,總覺不對勁。讓子女在闖蕩中培養勇氣和智慧,父母們,你捨得嗎?
1 則留言:
我這種「華僑」子弟,家長會踢你去獨立。
我大學二年級那年,一個人隻身去新加坡。新加坡當然夠安全,但那次獨自尋根的旅程。
我父母至今,仍為十五、六歲隻身回中國避難的「壯舉」,而沾沾自喜。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