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0日星期三

天分(三之三)

問擅長編劇的朋友可否指點兩招,他說﹕「編劇,是學不來的,要靠天分。」

問填詞人如何填詞。「填詞不用學的,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怎樣教還是不懂。」

小說是怎麼寫的呢?小說家答你﹕「寫小說,很難說。會寫的人自然會寫。」

我失笑。下次學生問我問題,是否也可勸他們「不用學」、「學不來」、「沒天分認命算數」?

但這的確是向人請教時最常聽到的答案。或許他們只是回應膩了,希望封殺口痕友輕率欠誠意的追問。

這些人口中的「天分」,如果是指百年一見的才華,那麼我同意,是「學不來」的。所以貝多芬曹雪芹愛因斯坦佛洛依德,世上都只有一個,他們的基因裏,確有一點天賜的什麼。

但若只求對某課題有基本掌握,培養興趣,甚至一定程度上賴以為生,努力和學得其法才是成敗的關鍵。

踏進課室,我們都不自覺被有「天分」的學生吸引。他們一點就明,回答問題一矢中的,叫老師飄飄然,忍不住要將之琢磨成更耀眼的小天才。是以「拔尖」總不是問題,「補底」則沒多少人願意。

墮後的學生,尤其年紀小的,往往非關天分,而是未開竅。聰敏過人的老師,未曾經歷他們的困難,難以從過來人的角度去加以啟發。

在求學競爭愈來愈熾熱的今天,「揀卒」的過程早於幼年便展開。我們巴不得第一時間找出有天分的學生,重點栽培。發展較遲的,一早就被打入冷宮。一個日趨急功近利的社會.到底是及早發掘了下一代的才華?還是過早地埋沒了更多天才?

1 則留言:

Christine Hung 熊子弦 說...

曹雪芹真是學不來啊, 老友! 五千年一遇, 怎麼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