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6日星期四

啟發動機的竅妙

與英語戲劇的學生玩「改良版猴子搶球」。導師和猴子是拍檔,互相傳球,其他人負責搶。成功搶到球的,下一輪便可當猴子。

學生平日在課室把屁股也坐扁了,難得可以東奔西跑,玩得瘋狂。名副其實的脫繩猴子,爭著搶球,爭著當猴子。這個熱身運動,旨在引發參與和爭勝的動機,萬試萬靈。

然而有一次,遇上一群性格害羞的女孩子,別說不想當猴子,球也不怎麼願搶,只是瑟縮在課室一角。我掛著笑臉一次又一次鼓勵,就是請不動。最後只得馬馬虎虎打完場。

旁觀的朋友經驗比我多,事後建議,其實只要即場把遊戲規則稍加修改,搶到球的,可以指派任何同學當猴子。言則,為了自保,所有人都必須先拚命把球弄到手。果然如此一來,大家都等不及發揮惡作劇本色,摩拳擦掌地玩起來了。

又有一次,二人一組負責表演,其他人當評判。老師一叫停,所有同學便要立刻用腳投票,走向左邊或右邊較優勝的同學。恰巧孩子們本來就背脊貼著牆懶洋洋站著,順理成章動也不用動了。要不然刻意由一邊走到另一邊,多尷尬!

唯有換個方法,一開始先叫大家聚在房間正中,表演一停,四散歸邊。不願動那些,眾目睽睽站在中間,多不自在,半推半就索性跟著大家跑好了。然後?當然是愈玩愈忘形。

教學最重要是啟發參與動機。道理,誰都懂。但一樣的教案,落在不同導師手上,學生的反應還是分了高下。學生在學的同時,我也在累積經驗,熟習那小小的「執生」和應變竅妙,帶出不一樣的教學效果。

1 則留言:

野牛 說...

言則,為了自保...
應為 然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