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1日星期五

另類禮教

官僚架構,從來長幼有序。前線AO有事請教其他部門,得先「向上」稟報。上級再請示上級,視乎情,有時上達局長方休。然後局長便「橫向」與該部門的對口單位溝通,有了定案後,再沿那金字塔般上窄下闊的精密架構「下達」至負責同事。

於是,明明很簡單的一件事,也要經歷由下而上多從請示,再由上而下逐級指令,才能向前邁進一小步。

AO系統內,甚少「越級」溝通。因為一旦越級,就要作更多解釋。我們有一本AO名冊,內裏載有所有AO的官階、學歷、曾任職部門等。我在上任之初就很奇怪,為什麼有些同事對當中細節如數家珍。未認識一個人,便已把他的履歷背得滾瓜爛熟。

在我心目中,一直認為,個人得到的尊重,應取決於工作表現、識見和態度。職銜是受尊敬的結果而非原因。人與人相處,無論局長還是茶水嬸嬸,不亢不卑就好。

對外如是。上司帶着下屬去開會,面對偌大圓桌,彷彿有隱形座位表,人人自自然然對號入座。靠近房內的官階最高,近門的便是AO仔。毗鄰而座,有講有笑的是同級;無甚交流的是上司和下屬,錯不了。

會上,由最高級的代表負責發言。皆因回應口徑只有一條,人多口雜。其他人,默默的聽,忙碌的寫。表情、舉止都不得出賣內心真正想法。日子有功,練成一副冷面孔。

好一個「社教化」的過程,沒有白紙黑字的規定,卻可耳濡目染將人同化。官僚文化的最大威力,正正在於毋須任何成文規條,仍有能耐透過集體行為潛移默化把人改造。制度,永遠比人更屹立不倒。

1 則留言:

匿名 說...

想起以前在舊公司(某私營機構)的情況也是差不多,想來當然不及政府繁雜(全球約十多萬員工)。

但似乎這是大型機構很難避免的情況,政府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