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6日星期五

累死人的制度

大機構的制度,真的可以很荒謬,關乎錢銀的環節尤甚。

四川地震,記者奮不顧身到前線採訪。十萬火急回家取證件收拾細軟,旋即趕往機場。分秒必爭,為的是緊守崗位帶回最新消息。幾百元的士費,自己掏荷包。因為規矩寫明,由電台往返家中的交通費沒有補貼。

做採訪的膳食費向來要事先申請,清楚列明食客身份及人數,由助理廣播處長親自批核。(堂堂一個高層,是否該有更任重道遠的事情要處理?)

問題就來了,海外採訪,走到哪兒會見甚麼人,怎好預計?後來改為口頭請示,更可笑。足跡遍天下的同事,不理時差,輪流擾助理處長清夢,其家人真是多得你唔少!設一個上限先花錢後退款,老闆認為不合理,不批准就是了,何必事前多費周章?

海外交通,$5000以上要公開投標。到不毛之地採訪,兵荒馬亂,平安回家已是萬幸。廉價機票日子不能改,追新聞錯過了班次,又要捱義氣貼錢打工。

據聞,近日在地震採訪分享會上,談及前線同事如何被行政程序刁難,高層更感觸到落淚。

當年打政府工,到新彊探訪,只許用最便宜的交通。大清早鴨仔團提着重甸甸的行李趕到旺角,坐火車到深圳再轉飛烏魯木齊,抵達已是深夜。

後來發現,直航機只需數小時,比轉機貴一千元。當時同團眾多高層日薪數千,如果用等候的時間工作,黃昏一起集合出發,是否更方便,也更合乎效益?

近日電台職員「騙稿費案」閙得沸沸揚揚,公職人員,假公濟私當然不對。但置身於地雷處處的彊化制度中,動輒得咎。我對他們,實在無限同情。

2 則留言:

匿名 說...

因為大機構往往更受注目,而且香港的文化,太過吹毛求疵,令制度看似完善實則不切實際。

與其責怪機構或制度,似乎香港的社會風氣才是禍首。

匿名 說...

can't agree more. 初入大機構工作,發現樣樣數都要一個AD級數批,覺得很驚訝,心諗咁高人工,係咪應該做"大事"。

日子耐左,icac, audit,和傳媒的監控太犀利,人在江湖,人不由己,開始明白到人人都唔想"行差踏錯",唯有樣樣跟正程序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