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7日星期三

學.問

從小就是「問題少女」。學習,於我來說,就是「係又問,唔係又問」。

不明白的,把老師當活字典,真爽。沒主意?長輩肯定有指示,少擔心。再有甚麼不懂,翻翻書,總有答案。因為不怕醜,新事物上手快,格外沾沾自喜。

然而不知何時起(大概是不再少女的時候吧),發現此路不通。仍舊不恥下問,不過情況大概是這樣的:

例如想令文章洗練一點,請教友儕,答曰:你的文筆不夠洗練。答案,不過把問題重覆一遍,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

又例如演戲,想更深入揣摩角色,對方竟說:這題材不好看。搞了老半天,答問雙方還是牛頭不對馬嘴。

又例如希望重整人生的主次先後,聞者勸道,世事哪有完美?但明明環顧四周,做得到的人不算少。

唯有學精一點,問人前先問自己,問題的關鍵在哪裡,我希望得到怎樣的答案,組織好了,才出口。

可是,難題又來了。自己想了許多遍都沒有答案的事,別人才第一次聽,怎可能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同道中人難求,更何況過來人。有緣遇上,自當仿傚程門立雪,唯望指點高明。不過,這些引路明燈,通常像武俠小說中的世外高人,拋下兩句真言又消失於雲海。回頭重遇,己是百年身,還望高人看着你嘴角一牽,讓你知道多年苦功沒有白費。

沒有高人的日子,原來自己就是高人。如何對症下藥,心中有數。肯持之以恆的話,夠忙一世。以前周圍問,不過想求捷徑。但學習,本無捷徑。

學問,學問。要學,先要懂得如何問、找誰問,以及──何時不問。方明白有太多的情況,沈默是金,捫心自問就夠了。

5 則留言:

匿名 說...

十分認同啊! 
連 senior 都說給我 advice 不是他們的職責,甚至應該是上司問下屬拿 advice,我聽到的時候差不多呆了......

至於如果連自己也搞不懂的「高深」問題,為甚麼認為別人能有好答案? 這個我倒有一點頭緒。
我相信,那是因為每個人的 perspective 和切入點都不一樣,別人看同一個「難題」比較容易「跳出框框」。加上「當局者迷」這個「定律」,問人意見我絕對認為是好事。有時甚至問一些經驗還不及自己豐富的人還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重點倒是「問誰」和「怎樣問」。如果被問的根本沒有能力或者沒有心幫忙,那就根本不用問算了......

匿名 說...

嗯,很同意,對於一些沒有一清二楚的答案的問題,很難問,且沒有很好的答案。

學,後來我發現,不只是學,還要「通」。「通」,就是知類旁通。

匿名 說...

文章是否洗練,有何重要?可有察覺,你最長的段落,也不超過四行?短就是洗練?

黃明樂 說...

洗練與否當然不因長或短,最重要是生活歷練和體會,以及相輔相成的文字功力。否則,以你的邏輯,詩詞和文言文就一定不洗練了。事實卻相反,因為兩者是由生活,歷史和文字提練出的結晶,短短幾句,可堪回味良久。

至於段落的長與短,個人認為應該合比例。六百字的文章,如果三百字才一段,影響整體組織,讀者看得很辛苦,放在網上就更累人。當然,如果寫小說,就可花更多文字來鋪排。

文體和題材不同,不能直接比較,但無論寫甚麼,都希望言中有物,有體會,有反省,這是我對洗練的理解。

simple 說...

前財爺梁錦松的釣魚論「教人釣魚,好過送魚畀人」

對求學者而言則是「學釣魚,好過靠人送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