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8日星期日

《離開,是為了回來》

翻開《離開,是為了回來》,追着追着讀。起初,還以為是時下的濫情小說,原來是一段療傷告白。

為了放下一段感情,作者野田慧前後花了四年,走過千山萬水。俄羅斯、突尼西亞、摩洛哥、印度、菲律賓...路上未必孤單,卻也必然寂寞。關係己死,情感依舊翻騰,一路走來,由偏執至頓悟,只有我與我常在。

我驚訝於作者對自己的坦白;驚訝於那善感活潑的筆觸;驚訝於她在微小處看出道理。但最有同感的,是看她如何理解孤獨和傷痛。

野田慧說,一個人會甘願付$1000一句鐘去和心理醫生聊天,是因為恰如其分的聆聽者難找。

大多數「聆聽者」,其實只是不問情由把自己的價值觀加諸對方身上。熱心人跟你分享「類似」經歷,分分鐘愈說愈陶醉,甚至忘了你才是傷心的主角(或許是因為,這些人也缺乏聆聽者)。總之,世上能真正了解你、代入你、再嘗試引導你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的,可遇不可求。

當失戀了,旁人對你說:「不用怕,等着你的男人可多呢!」就等於小狗死了,對方安慰道:「不用怕,等着你養的小狗多着呢!」膚淺兼敷衍的問候,是對別人傷痛的最大侮辱。

由是令我想起,一個曾歷人生起跌的友人如此說過:當別人說他明白你.別太相信,他其實不。

是以每個人的頓悟,只有自己能夠去經歷。快樂和幸福,從不在另一個人身上。所謂「歸宿」,歸根究底,其實也是「一個人的事」。不等於要獨身,而是找回自己,比找一個男人要緊。

與其勉強安慰Maybe it is not meant to be,作者寧願相信:Maybe it is meant to be。不期望傷痛被分擔,自能更勇敢將之挑起。猶幸,傷痛雖不會消逝,卻能轉化。有經歷的人生,不完美,卻更真實精彩。

2 則留言:

匿名 說...

野田慧說,一個人會甘願付$1000一句鐘去和心理醫生聊天,是因為恰如其分的聆聽者難找。
我十分認同,卻很可悲.
我自己就是這樣.金錢其中一個可貴之處,就是可以購買可靠,而又忠實的"聆聽者".
我極不喜歡這樣,卻在無奈之下,沒他選.

匿名 說...

"不等於要獨身,而是找回自己,比找一個男人要緊。"

要找回自己

找回自己失了的靈魂

永不言悔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