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0日星期三

標籤過敏

近年,我們都討厭標籤,卻又自動自覺自甘自願把所有稱呼,視作標籤,然後,以為全世界都與我為敵。

80後說,別再標籤我,我們奉公守法,不會示威鬧事。

80後說,別再標籤我,我們不只打機睡覺,還會行駛公民權利。

80後說,別再標籤我,我們積極上進,也比其他80後理性。

同一年齡層,人人急於劃清界線,抗拒被歸類於一個統稱下。

然而誰都知道,一個統稱當然不可能解釋所有人的行為。但這也不代表,在某種社會氛圍下,一代人,不會有那麼一點共同經歷與特性。

打機睡覺遊行示威賺錢炒股票,80後各適其式。但身處的時代,卻是共有的。例如面對較諸昔日相對富裕的社會、卻也相對多元而不肯定的未來。

正如上幾代避不了暴動、移民潮、九七回歸。搞不好,80後可以各自精彩,正是拜今時今日特定的社會環境所賜。

反之,如果討論永遠停留於有人進取、有人苟且;有人理性、有人瘋癲;有人謙卑、有人狂妄之類的廢話上,是不是又很意思了?

關於標籤最有趣的觀察,並不是誰被標籤了,而是為什麼我們對所有統稱,都本能退避三舍?

統稱,不一定是指摘。反過來,也可以是一種體諒與理解。當然,更不一定負面,不一定是「標籤」。

然而正正因為咱們對標籤反應過敏,討論就只可停留於某某是否屬於該標籤,或這個標籤公平不公平的層次。

大聲疾呼否定一個標籤,就很威猛?能夠討論、拆解、推翻背後的論述,才是真功夫。

自卑的人,才怕標籤。如果標籤的特徵,與閣下不謀而合,那已不是標籤,是誠懇告誡,答謝也來不及。若撫心自問,指控根本與你無關,又何需動氣?

稱呼也好,標籤也罷。有則改之,無則加冕,於願足矣。

3 則留言:

hystericireul - 鄧景 說...

正如物理學的公式,社會科學中的一個概念,一個「標籤」,無可避免是用來概括和描述特定事物所需的工具。

以八十後為例,因被標籤而反感的,不盡然是因為對標籤的條件反射式憎惡,而更多是因為傳媒和社會由標籤而折射出的一種偏見和僵硬刻板印象。

正如我之前曾在你較早前另一篇文章所言(談及日本新世代的一篇),香港的標籤,只成為人們歧視的藉口,成見的理由,而不去思考社會制度、環境、文化等問題。這才是標籤惹人厭的底蘊。

匿名 說...

又唔見你條極品剩女改?

港女之中都數你最冇邏輯同惡頂

匿名 說...

大聲疾呼否定一個標籤,未必威猛;制造標籤,把問題簡單化而掩蓋問題的根本,方是人中的渣滓。“港孩”兩字正是這種標籤的表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