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6日星期四

《通識救港孩》(下)

寫《通識救港孩》的另一個原因,其實是為了解開心結。

近年,坊間對通識科有很多討論,但聽來聽去,潛台詞只有一句──焦慮。

究竟焦慮的背後,有沒有道理?抑或,只是自己嚇自己?

例如曾有電視台請來專欄作家陶傑,試做考試局的通識試題。之後,由現職通識老師,在不知道作答者是誰的情況下進行批改。結果,三位老師中,兩位評以不及格。

「連陶傑都唔合格?!」

新聞故事出街後,坊間對通識科的印象,漸漸被誇大再誇大、繼而簡化再簡化,最後剩下的,就只有這一句:才高八斗的陶傑都不及格?學貫中西的陶傑都不及格?文采風流的陶傑都不及格?陶傑喎!陶傑都不及格?

「連陶傑都唔合格?」,再推論下去,就是「啲老師都唔知點改卷!」。當然囉,都說通識沒標準答案嘛。沒標準答案,如何厘定準則?沒準則,我個仔點考試?如果我個仔「肥佬」,進不了大學,誰負責?

「人類最大的恐懼,就是恐懼本身」。究竟事實,是否如此?陶傑的得分,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陶傑的錯?評卷員的錯?抑或大家都沒錯,只是答與問的期望與要求錯配了?若搞通了這些問題,也就沒啥好害怕了。

又例如常聽說通識即是比見識,要花很多錢,窮學生最吃虧。看,連關愛基金都要贊助學生交流了。但事實上,低下階層的學生,也有一些隱藏的學通識優勢,為什麼咱們不去發掘一下?

還有,當局明明說,通識沒有教科書,但不是你和我眼花,大小書局,放滿了通識教科書,又是為什麼?

輿論都說,老師都不懂教通識,果真如此?抑或,學校都有許多不同的應變點子?

與其花很多氣力去焦慮,倒不如花更多時間去解決問題。至少在不能改的制度當前,我信這是唯一的應對辦法。

1 則留言:

匿名 說...

又玩通識,
又玩屁民教育,
又玩N文N語,
想考到個政府資助學位,
由細就注定俾人玩啦!
鬼叫你老豆冇錢,
一早送你入另類教育系統
0丫0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