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註定,抑或巧合。
半年前剛開始排練《12女.審叛》,驚聞電影《12 Angry Men》的導演Sidney Lumet逝世,愈發懷念這套經典,為着有幸演出這個劇本而無比感恩。
今日,快要見觀眾了,香港,也正值多事之秋。大是大非的討論被視為無事生非,慎思明辨總是敗給一錘定音。百花齊不放,凡事一言堂。溫水煮蛙,少數的堅持還能撑多久,我丁點不樂觀。由是心痛怎麼50年代已有的一套價值,竟漸漸失落於21世紀中。
對,《12女.審叛》就是《12 Angry Men》的女版。19歲少年被控謀殺親父,十二名陪審員要退庭商議,必須一致通過是否把少年判處死刑。故事簡單,爭辯的過程,卻無比吸引。
十二個女人,沒有一個是理性的。人人都有自已的道理,但基於各自的出身背景,都帶着擺脫不了的盲點。即使是一直堅持少年無罪的8號陪審員,也流於過分同情被告。而只看證據不談人情的4號,又因為深信少年合該有罪,令理性推論淪為把偏見合理化的手段。
然而,最有趣的是,各自執迷的一群人走在一起,因為不斷的思想撞擊、互相挑戰、互相揶揄,最後竟然成功找出案中好幾個「合理疑點」,觸發陪審員之間的一場大叛變。本來,只有8號力排眾議,最後,眾口一詞少年無罪。
因為有合理疑點,然後本着「疑點利益歸於被告」的原則,一致裁定無罪。情感、偏見、盲點……都是人之常情,但透過一個制度,不理性的人,達致了一個理性的結論。
每次排戲後,在歸家的路上,我總是不其然想起11號陪審員的這一句:「呢個,就係民主制度的精粹。」人生如戲。戲裡,我們還能如狼似虎地討論;戲外,可會只是一隻敢怒不敢言的河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