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在宣布參選的大會上,提及2003年向中央爭取自由行,當時領導人劈頭一句說:「我們這邊門一打開是關不上的……香港受得了嗎?」
梁振英說,他對紀律部隊充滿信心。我也一樣。然而,八年後的今天再回望,門關不住的,大概不是治安問題,而是城市面貌那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改變。
究竟一條街是不是真的需要三間「莎莎」?街頭、街尾、街中間,有時,還有第四間。
間中,我會到屈臣市買一百幾十元日用品,每次至少排隊半句鐘,因為國內同胞買滿一千元有額外折扣,一籃籃掃貨、一箱箱拖走,好浩瀚。
我曾經以為,商舖裡操流利京腔的顧客,跟說着蹩腳普通話的靚女售貨員在混戰,已夠震撼。但當走在街上,人頭湧湧,我都幾乎聽不到半句廣東話,才知高處未算高。
從前上環才有的海味舖,已蔓延至銅鑼灣。魚翅海味,打贏了茶餐廳,平民百姓連吃碟頭飯都少了選擇。
遊客喜歡香港,值得驕傲。然而,到了一個地步,市民的生活,都被遊客的生活取代了,城市也慢慢沒有了自我。
起初,別人為欣賞我而來。後來,我們的發展卻倒過來,投其所好,唯恐不周。
好比台上的戲子,起初被發掘,是因為某種獨有的氣質。然後,為了贏得更多工作機會 ,開始化濃裝、戴大眼仔、整容、隆胸……
任由受眾口味,主導個人意志。品牌大紅,城市大賺,從此也再沒有專屬自己的故事。
殖民地年代,有權的,都講英文。今日,有財的,都說國語。那種陌生,直教人有被「再殖民」之感。
如果新移民湧現,令人不安。自由行襲港,也教人懊惱。但經濟利益當前,唯有忍氣吞聲,留待曲終人散再細味那不能言表的傷感 。
5 則留言:
自由行有經濟利益 ? 對地主與大集團而矣, 小市民感到只是通脹, 選擇愈來愈少, 平時搭巴士地鐵, 一般生活飲食購物, 現在四處都夾雜了大陸客的劣質行為習慣, 整個生活氣氛變差, 各位感到這種無形的損失嗎 ?
一個城市過份倚賴旅遊, 等於將大家過去努力建立的, 公共的社會文化資本套現, 正是一個地區從內核衰敗的表徵 !
之前覺得香港是感化和改變大陸人的地方,可是原來這是杯水車薪,反過來是香港人的味道被稀釋了。The city is dying或許多少反映出這事實。楊小棠。
全世界那有"自由行" - 中國才有, 哈哈哈, 咩"行",,,雖然"自由" 嫁 咩 ??
仲有指定先至有,仲有指定那個地方才有,,, 咁都算自由,非洲讀書個阿Sir都唔會咁教!
就好像選特首, 指定俾你選, 咁就叫做"自由", 咁就叫做"有得選擇", 唉, 講得多既歪理=道理, 香港人...
American Dream......
(A must-study story for all Tourism students.)
Stage of agony has already been reached, earlier and quicker than expected, frankly.
:-(
thoto
你還記得2003年前的香港嗎? 當時,還有人提到"有生之年,香港失業率不可能回到3%。" 現在,一個洗碗工月入也可過萬。
香港要的不是關門,而是如何增加硬配套,如何有效管理,使人人可安居樂業。
再者,如果你因別人財大就拜,有奶就認娘,你大蓋天生是奴才罷!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