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5日星期日

實驗恐慌

其實,我不喜歡這些「實驗」。

大家都明白,故事,總是愈戲劇性愈好。然而,話題背後,有沒有斷章取義,有沒有小題大做,有沒有歪曲事實,又有沒有人去考究過?

議員、才子、專業人士……在大小傳媒試答文憑試的通識卷,被中學老師評為離題。故事出街了,訊息是甚麼?

熟悉政策的、文筆流麗的、具備專業資格的……都不合格,萬千莘莘學子,還不是死路一條?

但是,停一停、諗一諗,就會發現,有點不妥。

因為,如果把同樣的「實驗」在別的科目做一次,例如把環境局局長抓來做地理試題,或者叫大文豪金庸做中文試題,我相信,結果也大同小異。未必高分,甚至可能不合格。

為什麼?因為他們雖然是權威,但已丟低了中學課程很久。他們雖然本事,但並非處於備戰狀態。在他們面前的,是玩票式的「試做」,而不是大學門檻。更重要的是,他們並不熟悉試題的特定模式和要求。一個不懂遊戲規則的人去玩遊戲,輸了不出奇,嬴了才是奇蹟,值得大書特書嗎?

同樣道理,一眾試考的名人,從來沒有像真正的考生般,三年來天天上課溫習、無間斷操練、熟讀題目要求,並且把考好試、入大學視為人生當前任務。也就不提乘機抽水抑或自我宣傳的用心了。

一個實驗要有公信力,至少要有個控制實驗(control experiment)。而控制實驗的重點是──「其他因素保持不變」。如果名人的處境,跟考生的大相逕庭,那就拜託,不要再製造恐慌。

要做實驗,拿真正的學生來做好了,至少更有參考價值。別以為一個噱頭,就能令當局尷尬。當局是罵不倒的,倒下的,只是早已怕得要死的白老鼠。

3 則留言:

Collin 說...

我想考試本身沒有問題,評卷標準才是問題的所在。

hevangel 說...

我是你的忠實讀者,看完這篇文章,有點感想寫在自已的blog。貼過來給你看看。

香港轉新高中學制後,通識教育明年正式開考。剛剛在網上看見黃明樂的一篇關於通識教育考試的文章「實驗恐慌」。我十分認同該篇文章的觀察,可是作者卻沒有點出道出背後通識教育已死的事實。作者黃明樂本身是個通識科教師,她批評大小傳媒找城中才議員人去試答考卷,然後統統被通識老師改卷評分不及格,是沒有代表性的嘩眾取寵的驗實。我也是在香港的考試制度下長大的人,當然明白考試中要合格要高分,自然要迎合考試的遊戲規則。才子議員試答屬玩票性質,沒有經過操練熟讀題目要求,要他們考取合格分數實是強人所難。

作者還引用比喻,抓環境局局長來做地理試題,或者叫金庸做中文試題,可以保證他們多數不合格。對於一般知識性的科目,著重背記大量只有考試才會用的知識,考試過後知識大多忘掉細節,的確隨便抓該科個專家來叫應試,若他不準備的話大慨也不會及格。不信隨便找個醫生甚至醫科教援,給他一份醫科試卷丟困他在一個房間三個小時,看他能答對多少題。這類式的知識性的科目,只是需要用的時候記得曾經學過,能夠快速找出參考資料,或大慨判斷大方向正確或錯誤,便已經足夠了。可是另一類的科目,是屬於心法型的科目,例如英文或中文作文,直正學懂了便永遠不會忘記,像游水或踏單車一樣。不信又可以做做實驗,抓南華早報的總編輯,丟給他一份英文試卷,相信他可以輕易拿個滿分,又或者叫金庸考中文作文卷答文言文題,保證也能拿取優異成績吧。

真正的問題是,通識教育是屬於知識性的科目,還是心法型的科目呢?黃明樂自已也說過,通識教育在於透過深入經歷、反覆思辯,鍛鍊出分析問題的基本功。然後同一套功夫,應用於不同題目上,一理通、百理明。就像練好站樁,打任何拳腳功夫都可事半功倍。照道理通識教育應該屬心法型的科目,只要對事時和世界常識有一定認識,思辯的基本功打得穩陣,考通識應該空槍上陣,就算不拿甲級也不至於不合格吧。例如叫李雲迪去考一級琴試,就算他如何不認真去考,也不會肥佬吧。

試答通識卷的才子議員,他們不是每天在報章寫專欄評論時事,便在立法局為國家大事社會議題辯論,他們應該精於通識教育所提倡的心法吧,照道理不應考得如此差吧。我寧願相信通識試券只是另一份填鴨卷,考生必需依循通識考試的遊戲規則玩才能合格,最壞也頂多是通識教育之死,反正也沒有人對香港的考試制度有什麼期望。我恐怕事實卻是另一面,那些才子議員其實根本不懂通識,給他們一份通識卷便完全露了餡,觀看他們平常的言行,看來這個恐怕才是他們不合格的真正原因。既然理應最需要通識的報章和議事堂,全不懂通識的人也可以做其才子做其議員,不是正正指出通識沒有用嗎?那學生還學通識來做什麼?香港的通識早已死亡,搞多少通識教育通識考試,亦已反魂無術矣。不懂通識的人坐著最需要通識的位置,懂通識的人不能學以至用,只好去教通識。

Frostig 說...

Totally agreed!

THAT is pretty much the same as what I discussed with my friend the oth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