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7日星期一

最壞之中找最好


我信的,面對危難,人就會變得成熟,看事情會變得立體。

今次立法會選舉的重點,已不是誰勝誰敗,而是泛民有沒有合共24席,保住最最最珍貴的最後否決權。

大概每個追求民主的民族,都是這樣開始的。普及、平等、選擇……這些概念,聽得人悠然神往。於是,我們對民主兩個字,投射了許多浪漫想像。民主等於美好新世界,民主等於無苦難,民主等於鳥托邦。

滿懷希望的我們去投票,以為從此走進天堂。一段日子以後,發覺生活依舊艱難,社會仍然不公義,議會可以好混亂,於是,我們反問,民主,並不完美,要來作啥?

由充滿希望,到徹底失望,其實我們從來搞不清楚,民主是甚麼。

民主制度並不完美。民主,是一個集體行為(collective action)。但凡集體,就不會「完美」,卻也不會「完差」。投票,跟做人一樣,是一個「剔除」(by elimination)的過程。

你未必會有完美的工作、完美的伴侶、完美的人生。但選擇權,令你有位走。沒有最好,也不會最差。你以為沈默代表中立,其實從不。因為,有得揀,你至係老闆。你唔揀,就有人幫你揀,人人都可以扮演你的老闆。潮流興講抽水,聲大夾惡的人是不會被抽水的。有水可抽的,永遠都是敢怒不敢言的沈默大多數。

民主有很多缺點。然而缺點再多,都不會多得過一黨專政。因為,民主讓人民在最後關頭,可以說不。民主絕對不是烏托邦,但肯定是個安全網。 港人常把務實掛在口邊,最務實的做法,就是發言權在眼前,把握了再算。

不要等到有個無敵理由才出來。不要等有完美的候選人才支持。不要等到百分百合心水的方式才參與。民主,從來都不好,但是,成熟的人,會懂得在最壞之中找最好。

2 則留言:

匿名 說...

不是不同意你的說法,只是可能大家對「泛民」的定義不同。

投票支持保留甚至擴大功能組別的議員,還可以稱為「泛民」嗎?

匿名 說...

作為過度安排, 投票支持保留甚至擴大功能組別的議員, 絕對是「泛民」; 但長期製造內耗, 搞破壞, 蓄意削減民主派議席, 甚至秘密收受保皇派給予利益的政黨, 就絕非「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