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之時,梁振英剛宣布,國民教育由學校自決,細節不詳。可以想像,政府不過是把消耗戰,改成游擊戰而己(另文再書)。
過去的一段日子,政府其實一直在賭大細。意見不聽、輿論不回應、遊行不理、絕食視而不見……它在賭,賭事件會像大部分抗爭一樣不成氣候。它在賭,賭學生和家長開學後忙得一頭煙,議題不攻自破。它在賭,賭市民一如以往忽然激情、長期冷感。
不過,它賭輸了。群眾來勢洶洶,它終於醒覺一直都看輕了這股潛藏力量。群眾愈成熟,它就愈腳軟。有人說,這次小勝,因為國民教育是切膚之痛、因為學生感動了群眾、因為聯盟的手法恰當……我統統同意,只是,如果單單建基於這些,那只是剎那花火,而非公民運動的一個新里程。
我反而相信,能夠走到這一步,是因為「愛」。很諷刺,不是嗎?政府跟我們談愛國,卻沒說過,甚麼是愛。由幼稚園到大學的恩師都告訴我,愛,是恆久忍耐。翻譯成社運的語言,大概就是「溫柔的堅持」。
溫柔裡有等待,我們接受抗爭不會一步到位。溫柔裡有淡雅,不用面目猙獰地互相說服,只是像塊強力磁石般,以堅定意志呼喚同路人出來。溫柔裡有關懷,絕食不要搞出人命,只為喚醒良知。溫柔裡有包容,在迫爆的街道/草地上坐一晚,人人面不改容。
危難方見真愛,我們願與這城市的悲喜同在。無私,才是愛。一路走來,無人居功甚麼,只有無盡付出。我信的,情操一旦升華,就不會往回走。曲高和不寡,廣場上數以萬計天使般的臉孔,是歷史的定格,也是擁抱大愛的起點。因為,細節般的魔鬼,等着我們去打這場持久戰。未來,戰場處處,又豈止國民教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