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5日星期一

假如考試問六四……


這些說法,真的還有人信麼?

通識文憑試,其中一條,關於國民身分認同,參考資料包括六四、釣魚台事件和2008四川地震賑災。

傳媒又重彈老調:題目敏感,考生卻步,怕秋後算帳,也怕因為反政府而捧蛋。

如果,立場真是合格的關鍵。那麼,上屆通識的合格率,不會是八成,應該是百分百,因為人人都會識做地把政府的口徑搬字過紙。

我反而覺得,試題有六四,擔心實在多餘,高興都來不及。

以前政府說,少於廿年的不算歷史。理曲氣壯,六四一直不被寫進教科書。廿年過了,書本還是沒更新,看不過眼的老師們,擠出課堂時間,加料補回這一段。

現在,好了,六四竟然堂而皇之進駐一份公開試的試卷,就算沒有實質意義,都有很大象徵意義。教育局也不能再說,六四不是課程的一部分。

學生也該熱烈鼓掌。今期的試題有國民教育,也有拉布。可見過去一年熱辣辣的事件,不會因為政治考量而被剔除於考卷外,以後要「貼」題目就簡單得多,總之有大食大。

當然,考評局才不會那麼大膽,要同學評價六四。看真點,題目其實是問,有什麼因素驅使香港人參與一些與國家有關的重大事件

重點,不是六四,甚至不是事件,而是「因素」。「因素」,有很多可能性,也必須具備某程度的普遍性,而非針對單一事件。

相信無稽的謠言,就像流感期的「盲搶鹽」。而我們,都愛患感冒。傳媒對能做文章的故事感冒,同學則對試題的政治性感冒。

我倒真的擔心同學因為立場而失分,非因選錯立場,而是題目在考的根本就不是立場。千錯萬錯,錯不在政治不正確,而在離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