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5日星期六

傳媒的後路



憤怒,卻也無奈。

傳媒被滅聲,都多少次了?南早、信報、明報、蘋果、am730、港台、商台……要麼收編,不然收聲,就是今天的局面。

大石壓死蟹。離開難,留下也難。識時務的,逐步被河蟹。執包袱抗議的,正中敵方下懷。

犧牲,不是問題,但要犧牲得有價值。傳媒人屢被整頓,掀起過甚麼波瀾?炒完就吵,吵完就算。極權看準這一點,心再狠手再辣你都只能硬食。

硬食,因為根本無後路。無後路就無反抗的本錢。後路是甚麼?或許真的是時候,整合傳媒的「剩餘良心」,另起爐灶。

其實,如果我們有一個真真正正屬於香港人的傳媒,由香港人來供養,根本不需要向任何政經勢力賣帳。

以前,是天方夜譚。辦傳媒,等同燒銀紙,市民集腋成裘都養不起。今天,有了網媒,成本較有彈性。假設全港一半人,每日出一蚊,每天都有幾百萬營運經費,養得起很多優質製作隊伍了。

網媒,現在不是沒有,像主場新聞就殺出一條血路。由最初只轉載新聞,到今天幾乎可設定議題,真不容易。但論人數,距離一個主流傳媒,還差好遠。欠了甚麼?

答案,是光環。有光環才能凝聚群眾,有光環才可賣錢。但光環的前設,是烈士。有人壯烈犧牲,激起公憤,眾志成城,這就是時機。

刻下,我們就有連串事件,數不盡的烈士。如果這些人,團結整合出一個新媒體,繼續緊守新聞工作者的崗位,並繼續吸納陸續有來的同業,有了一個「剩餘良心」的歸宿,傳媒工作者就有後路,也有談判的籌碼。

屆時,再有人被河蟹,去與留,就是選擇,而不是兩難。何苦死守失地?以退為進,另起爐灶,搞不好,正正是收復失地的前奏。

2 則留言:

cm 說...

集眾多烈士嘅新謀體咪就係 d100.net 電台囉! 佢地有原商台的鄭經翰、林旭華,原商台監製勞浩榮、王德全、周鵬,原信報游清源,原南早譚雁瞳,原星島及港台李錦洪,原港台吳志森、吳明林,同原港台監製蔡浩樑。以前仲有原 ATV 新聞王子添。 香港咁嘅環境,肯肯定會不斷有新人加盟! 個電台支唔支持到長期擴爭就好難講啦。香港人有冇珍惜過自己嘅謀體同新聞自由呢?

匿名 說...

點先叫 or 咩行為叫珍惜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