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0日星期六

Home School 阿妹(下)

上回提要,home school下成長的阿妹,簡直是天下父母夢寐以求的孩子:有學習動機、專注、細心、自信、感性。

我好奇,這些「夢幻孩子」,是如何培養出來的?阿妹阿媽,信手拈來,分享幾點:

一、Home school的重點,其實不是home。地點不是關鍵,關鍵是,相對於學校的課程主導,home school主張「孩子主導」。孩子想學什麼就學什麼,家長充當同行者,鼓勵他愈鑽愈深。題目是孩子選的,學習動機就不是問題。

二、不用章節式的課文,只看一部部的書。取材可以由淺入深,但務必由頭看到尾。沒有時限,只求習慣花心機了解一件事,修煉出耐性與專注力。而且,有始有終的結構,相對網上零碎的資料,更易培養表達能力。

三、學習沒有範圍。家中、外出、圖書館、博物館、大自然,不一而足。孩子在事發現場吸收,主動跟當事人交流。日積月累,煉成觀察力和大膽的性格。

四、不同年齡的home school孩子一起學習,不分年級不分班。孩子一早明白,人人各有長短,年紀不是程度的指標,今日的我比昨日的進步就是。沒有被迫比較的挫敗感,只有愈戰愈勇的信心。

孩子主導的課程,怎麼確保該學的都已學到?那就得先問,什麼是「該學的」?萬事萬物,萬變不離其宗。任何題目,要透徹了解,最終都會吸收到各方面的知識。而十來歲孩子,所謂「該學的」,也不過是基礎知識而已。

 聽上去,很唏噓。老實說,上述的,絕非什麼獨門秘方。說穿了,兩個字——空間。自由探索的空間、慢慢吸收的空間、廣闊涉獵的空間、免於比較的空間。這些, 本就不假外求,也不一定要透過home school實踐。但香港在急功近利的氣氛下,孩子的空間,卻早被榨乾榨淨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