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7日星期五

由課室到劇場



今年暑假特別興奮,因為第一次跟學生一起搞舞台劇。

剛開始教通識時,做夢沒想過,學生有一天將會粉墨登場。想當年,拍檔和我,只有一個小觀察:學生,好奇怪,通常分兩種。

一種,是「思考型」的。任何議題,他不怕去讀資料、找數據,組織力強,表達也強。但當你問他,事件中的當事人,過的是怎樣的生活?他們會有甚麼感受?他們內心最大的掙扎是甚麼?孩子們腦海一片空白。

另一種,是「感性型」的。談甚麼,他第一時間就能代入當事人的處境。基層好慘、中產生活苦、學生壓力大、原居民被迫遷等等。他們敏於觀察,同理心極強。不過,每當被要求思考社會整體大環境,分析客觀資訊,不消兩秒就打瞌睡。

偏偏,學通識,分析力與同理心,缺一不可。徒有分析力,易流於虛偽。只有同理心,又會感情用事。拍檔和我,就想到不如來個「綑綁式教學」,搞一個叫作「辯論X戲劇X通識」的課程!

同一個議題,玩足兩個月。單數月用「過程戲劇」(process drama)的手法,去經歷所有持份者的心路歷程。雙數月就從角色中跳出來,看文件,做邏輯分析,辯論政策利弊。數年來,處理過十數個具爭議性的大議題。學生的學習框架,也逐漸變得更情理兼備、更平衡起來。

今年,靜極思動,一班人開始身痕,想到與其關上門在課室做,不如搞個小演出,跟觀眾一起探索。今次,不是花兩個月,而是足足籌備了半年,去探討一個更闊的題目:「公民與社會的關係」。

如何把嚴肅的討論,變成有張力、有內涵的戲?講真,同學和導師,攪盡腦汁。不容易,但大家都相信,學了幾年,是時候「升呢」了。續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