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林公公不是例外。好打得如林鄭,都難免淪為人肉錄音機。
林鄭跟佔中三子會面,「苦口婆心」警戒三子「佔中唔會達到目的」。主菜政改,略過不提,雞同鴨講。然而聰明如林鄭,沒可能忘記戴耀廷那套講了無數次、很玄的論調:「佔中,是為了不用佔中。」
佔中其實無需發生──如果香港有真普選。但阿爺差遺特區政府來談判,卻沒授權它去談條件。那麼林鄭能演的,不過是安樂死的善終使者。講來講去,仍是那句:今次政改不是now or never,可以「袋住先」,日後慢慢完善。
其實,我不反對「袋住先」再慢慢完善。問題是,這慢有多慢。員工要求加人工,公司每年加一蚊,到退休那天也只加了幾十蚊,家小早已餓死。同理,按現有進度,提名委員會每屆加幾百,五年一屆,七百萬人等到無篩選真普選那天,是五萬幾年之後!
司長說,當有了一人一票,民眾自自然然會對特首更有要求,特首也會自自然然回應民情,香港慢慢就有真正的民主。這個講法,不肯定有多少人會信。我們只知道,一天還有篩選,哪怕一人一票,爛橙對爛橙,當選者仍然是小圈子的選擇。他的政策自自然然維護小圈子,千秋萬世。
上屆政改就是很好的例子。功能組別加了五席超級區議會議席,我們「袋住先」。結局呢?五個人在三十五人裡平衡了多少?在分組點票中能發圍麼?官商勾結減少了麼?社會變得公義了麼?
然而,面對這個不是now or never的轉變,幾時見到政府很積極的想改進它?完善它?我們聽到的,反而是高官臉不紅口不窒屢次炫耀:這是「歷史的一步」。前車可鑑,今回怎能不當是now or never?袋住先,不是問題,前設是,它並非半步不讓的代名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