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要,跟同學玩「家中尋寶」,發掘舊物件背後的故事。而其實,這只是暑期壓軸活動的序曲。
事緣今年首次搞宿營,大伙兒在美荷樓過夜。一晚,說短不短,要好好利用,最重要還是前期工夫。
今次的主題是昔日香港。但對同學仔來說,近十年的事都不大熟悉,何況五、六十年代?先來個「家中尋寶」,透過舊物了解家人的過去,就比較容易從陌生人的舊事舊物,想像前人走過的路。再加上一趟石硤尾、深水埗的社區文化旅遊,腦袋都熱身了,才走進美荷樓重塑石硤尾大火後的香港人生活。
上半場接收完畢,下半場就放手讓同學創作,分組構思一齣由真實人物改篇的短劇。想不到,一個通宵,同學整理出短短幾分鐘的戲,句句有話說。
例如昔日徒置區資源不夠,一盤洗臉水一家人分,包尾的家嫂有苦自己知。同學借用故事,加入了今天「冰桶挑戰」的對照,思考一盤水,究竟應該如何用?
又例如有同學取材天台小學的師生關係。老師甚麼都教,內容卻輕鬆隨意。三個年輕人,際遇各有順逆,但每度重遊舊地,都找回一些發奮的力量。心照的,是垂垂老矣的老師曾經付出的關愛,而不是他教過的硬知識。難道,都是今時今日被逼趕課程的填鴨的心聲?
但最有趣的,是關於廁所的一段。偷窺色魔被制服,大快人心。卻原來色魔不是色魔,而是女兒險遭色魔偷襲的爸爸。他天天守護女廁,不想其他少女遇害,直至變成老伯,慘被誤會。舊社會,守望相助,方法卻很原始。由誤會到真相大白,盡見當年生活的簡陋、鄰里的拉扯,以及有理說不清的人情味。徒置區生活是苦是樂,又豈是三言兩語足以表達?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